【華視台語新聞雜誌】偏鄉媽媽的家托站 戴月玲 用愛點亮部落

連昭慈 採訪/撰稿 施幼偉 攝影/剪輯  / 屏東縣

屏東牡丹鄉,是台灣最南端的山地原鄉,人口老化、貧窮,交通不便,長照資源要深入如此的偏鄉、可說是難上加難。所幸有公益團體,長期在當地提供送餐和居家服務,更在牡丹鄉的石門部落,輔導成立了唯一一個「家庭托顧站」。負責人是今年51歲的戴月玲。20多年前,她的丈夫車禍離世,為了把一雙兒女養大,她因緣際會踏入居家服務領域。看到部落中許多長者和失能者、孤苦無依、酗酒成癮,甚至家中沒有熱水器、沒有衛浴設備,戴月玲就大方開放自己的家,讓部落被遺忘的邊緣人走進來,還幫他們沐浴、準備餐食給他們溫暖的陪伴,一起來關心深山裡的故事。

陽光普照、碧海藍天,暖風徐徐吹來,我們沿著199縣道,前往屏東縣牡丹鄉。屏東縣牡丹鄉是全台灣最南端的山地原鄉,但因為青年人口外移,現在牡丹鄉的人口剩不到五千人。

從高處鳥瞰牡丹鄉,山川秀麗、綠樹繁密,但地處偏遠,交通相當不便,我們車子繼續挺進,到了人口稀少的石門部落,這次我們要探訪的就是這間「家庭托顧站」。

一大早,負責人戴月玲和女兒丁敏祺忙著整理環境,把桌椅、地板都打掃得一塵不染,接著戴月玲開著自家車,準備出門。穿越一條又一條的羊腸小徑,月玲來到服務個案的家,身為家托站負責人的她,每天都不厭其煩親自接送個案。

70歲的連阿伯來到家托站將近兩年,在這之前要洗一次熱水澡,難如登天,有兩個兒子的他,曾被小兒子趕出家門,無處可去,流落街頭整整一個月。介惠基金會牡丹家托站社工員蔡榮美:「就譬說如公園啦或是附近學校啦,可是最後他會待的地方就是這邊,就是這一塊,就是這塊地方,就睡在這裡,那我們的照服員知道之後就是有發現這個狀況,那有跟他說如果之後還是有這個狀況,我們當然就歡迎你進來。」

走進連阿伯家裡,環境簡陋髒亂,也沒有浴室,以前為了洗澡,都只能使用衛生所的洗手台簡單清理,身上因此積了厚厚一層汙垢,還因此染上皮膚病,第一次到家托站沐浴時,地上都是黑色泡泡。介惠基金會牡丹家托站社工員蔡榮美:「因為你很久沒有清理了啊,哈哈哈哈哈,他那個時候因為太久沒有清洗身體,所以來到家托站的時候,月玲幫他洗了大概二、三十分鐘的澡,就是一次性幫他清理乾淨。」

家托站服務個案連阿伯:「像這個老...媽媽,像給那個小孩子洗一樣喔,很用心地在洗的意思。」其實連阿伯相當多才多藝,琴棋書畫都有涉獵,寫得一手好字的他,曾經前往日本東京書法交流,也曾在高雄擔任老師開班授課,為客人代寫牌匾。家托站服務個案連阿伯:「有的大學啊、有的博士啊、高中老師啊,都跟你學,都我學生啊,對啊但我只有國小畢業。」說到過往阿伯臉上露出驕傲的神情,雖然現在不如從前風光,但有了家托站,他終於不再孤苦無依,生活也有了歸屬感。家托站服務個案連阿伯:「很感激她(月玲)啊,對我們照顧啊 ,洗洗澡啦、吃吃飯啦,把我們當做是她的孩子一樣,很溫柔、很溫馨。」

35歲的小琪,自幼罹患小兒麻痺,又因為染上酗酒惡習,健康每況愈下,剛來到家托站時,腹部腫脹、皮膚暗沉,確診有嚴重的肝硬化,後來又因為男友驟逝,小琪更是借酒澆愁、足不出戶。

家托站負責人戴月玲:「對,真的是需要我照顧,她剛開始來這邊,她也是很反感不喜歡,每次都是用追的,到最後我都想要放棄,她真的不來就不來了,有時候我很生氣,妳不來就不要來,我那麼辛苦幹嘛,為了妳一直在那邊,每天都找人找她來這裡,第一時間就是跑去家裡然後繞村莊,繞繞就繞到有找到她。」

一開始,小琪常常有意無意缺席,讓月玲到處找不到人,心急如焚,但月玲鍥而不捨地循循善誘,才逐漸打開了小琪的心。

家托站負責人戴月玲:「我說我那麼辛苦這樣照顧妳,幫妳洗澡又幫妳擦藥,妳不會感動嗎,沒有其他人可以這樣照顧妳,而且她那個疹子,好像也會傳染。」

現在的小琪,把月玲當成自己的媽媽,也戒掉了酗酒的壞習慣,雖然她不太會表達,但心裡對月玲有著滿滿的感恩。家托站負責人戴月玲:「她說妳像媽媽一樣照顧我,幫我洗澡、關心我,妳就要聽我的話,媽媽我還找妳咧,有時候她很貼心,真的 ,可是沒有有時候來家托啊,主動地幫我掃地或什麼,有時候可能是心情好還是怎麼樣,還說幫妳洗碗也會洗碗喔。」

這裡是屏東縣牡丹鄉唯一的家庭托顧站,讓需要被照顧的失能者,不再躲在自家角落,更可以來到另外一個家和社區的人互相作伴。笑容慈祥溫暖,就像冬天的太陽,家托站負責人戴月玲,今年51歲,擁有一雙兒女的她,29歲時,丈夫意外過世,自此後她一肩扛起家計,回想起過去辛苦歲月,月玲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眶。

家托站負責人戴月玲:「很辛苦,我兒子五歲、女兒兩歲,就這樣獨力扶養孩子,還好啦,部落的人都很好,而且政府看見我們就是我們公所,有什麼申請低收入戶,然後我們通過的話, 小孩子就學都有補助,也滿謝謝很多關心我的人。」

月玲為了養家,因緣際會踏入居服領域,深入個案家裡服務的過程中,她看到許多人家中沒有熱水器,洗澡必須燒柴起火,相當不便,2015年她開放自家成為家庭托顧站,但,一路走來可說是血淚交織。

家托站負責人戴月玲:「對案主說有時候生氣,他們不聽話嘛 ,我把他們的衣服摔在地上,我說我不要照顧你們,把你們的衣服全部帶去,我真的用哭的這樣摔衣服,你們的東西你們帶去,我不要做了,我不要再服務你們,他們可能是看我隔天來就來道歉,還帶他的衣服。」

戴月玲女兒丁敏祺 :「對媽媽罵髒話,然後就是可能有推之類的動作,然後她那時候回到家之後就崩潰,說她這麼辛苦,然後照顧他們,然後怎麼會是這種回報這樣。

月玲的女兒,25歲的丁敏祺,本來是日本料理店的師傅,費盡千辛萬苦成了店長,卻因為深受媽媽精神感召,忍痛放棄多年的職場經營回到部落,未來也希望繼承媽媽衣缽。戴月玲女兒丁敏祺 :「其實滿掙扎的,因為我算在工作已經有一個位置了,要離開那個職場滿掙扎,因為我是看媽媽工作真的很辛苦,然後她也時常打電話給我跟我抱怨說工作上的不愉快,她一個人撐家裡,家裡她除了照顧老人她服務的個案,然後還有一個外婆,是比較現在有點開始失智了,所以她自己扛家裡的事物,其實我看了也滿心疼的,所以就打算回來。」

牡丹鄉青年人外移,人口嚴重老化,鄉內有超過1/4都是老年人,1987年成立的介惠基金會長年服務偏鄉就發現,牡丹鄉的邊緣戶與其他原鄉相較,比例更高。介惠基金會執行長室副主任柯佩琦:「我們介惠更重要的服務工作,就是我們帶著培力在地的青年、婦女成為我們照顧服務員,然後幫助我們社區長輩接受到良好的照顧,然後提供他們在地就業這樣子,除了是可以照顧社區長輩,同時也可以透過這份薪水養育自己的家庭跟照顧自己的小孩。」

這一天,由擔任過日本料理師傅的敏祺掌廚,準備讓所有人飽餐一頓。大家一起圍爐,熱呼呼的湯喝下口,暖胃也暖心,像這樣的「家庭托顧站」是屬於長照ABC當中的B單位,但全台數量並不多,大部分都在偏鄉,而設立必須具備幾個條件,像是必須有500小時以上服務經驗的照服員或教保員等;也必須有替代人力和合適的居家環境,介惠基金會就在屏東輔導成立了七個家庭托顧站。從事居服員超過十年的戴月玲,就認為這樣的服務方式,兩全其美。

家托站負責人戴月玲:「我家裡也是滿寬敞,都可以把我的個案帶到家裡,而且有熱水,有熱水可以洗就這樣比較輕鬆啦,把他們帶到家裡,因為家裡什麼都有嘛。」戴月玲女兒丁敏祺 :「然後她設立家托,就可以不用奔波然後在家裡服務,我滿贊成她這樣用,因為我們現在這個家也幾乎沒在這邊住,提供給他們那個場所,然後讓他們洗澡又可以吃飯,其實還不錯啦。」

「家庭托顧站」就像邊緣人的第二個家,提供給他們食衣住行的協助,也讓他們能夠遮風避雨,生活多了寄託與期待。月玲秉持著一份責無旁貸的使命感,真心付出、溫暖陪伴,改變了偏鄉邊緣人的弱勢處境,為部落創造了無數的美麗風景。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