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消失國土! 公部門.民間沙洲保衛戰

李婉婷 李宇承 報導  / 台南市

台灣最大的七股潟湖正面臨沙洲面積,逐年被侵蝕縮減的難題。為了搶救沙洲、穩定潟湖生態,台南市水利局成功復育沙洲面積達到93公頃,而來自民間的力量,也有慈心基金會投入種樹計畫,政府民間如何多方合作展開沙洲保衛戰,帶您來看。

風暴潮海水會打到這裡,現在這個沙洲,一直延伸出去,裡面有時候會有,一條的白色浪花,這邊就是淺灘,以前的沙灘其實是在那邊,長期在這個區域,記錄海岸線巨幅變化的台南社大研究員晁瑞光,透過他所拍攝的畫面,我們有了驚人發現。

氣候變遷,沙洲逐漸窄化,不只海岸林老化,緊鄰沙洲依存的紅樹林生態也岌岌可危,來自民間的力量,慈心基金會2020年開始在沙洲展開種樹計畫。台南特有的,也是台灣稀有的五梨跤,在這個地方把它復育一些起來。已經逐年敗退的海岸線防風林,衰老破碎、殘存的木麻黃,夾雜著剛種下不久的新株,海浪沖刷效應,讓沙洲彷彿跟著歲月的快速流動,節節敗退,如何留沙於灘,水利工法必須即刻同步。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在網仔寮沙洲汕,面對台灣海峽的海域,增設了一條長500公尺,含有21座的減浪柵,減浪柵的目的是希望海裡來的沙,都能夠留在沙灘上,厚實沙洲的含沙量,減少沖刷,積極留沙。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謝偉松表示,護沙養灘的效果有明顯改善,至少沙灘不會繼續被侵蝕掉。

植物要在高溫炎熱、有海風的惡劣環境下生存不容易,利用減浪柵堆高成土丘的區域,日正當中的沙溫,有可能高達攝氏70度。沙洲種樹,堆砂籬內不只考驗環境溫度,水源取得也得想方設法解決才行。從衛星圖看到黃色框線的1997年網仔寮汕,被海平面逐年侵蝕,對照20年來的風吹日曬雨淋,沙洲保衛戰要怎麼多方合作,才有機會力守國土第一線。

用竹樁、海事固袋或沙腸袋的方式,在這個地方做灘線固定,養灘疏濬,沙洲永續的工法,目的在減少沖刷、種樹增加抓地力,為了維繫產業、力保潟湖生態與觀光發展,沙洲復育工程,勢在必行,鞏固既有生存空間,沙洲保衛戰還要繼續,無論如何,別讓國土消失的危機,成為永久進行式。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