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萬 李中恩 報導 / 台北市
國內的產業升級似乎面臨了很大的瓶頸,根據調查,最大的問題是勞動力不足,以及工資的高漲,雖然政府開放外籍勞工之後,勞力短缺的問題已經獲得紓解,但是要降低成本,提昇產品的附加價值,關鍵還是要靠產業的自動化,究竟產業自動化的效益何在?國內產業要如何推動自動化呢?本單元要介紹幾個成功的案例。
經建會和經濟部最近公布的這兩項訊息,不約而同地反映出,國內產業勞動力不足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已經嚴重威脅到產業的生存與發展。面對產業界勞力不足,工資高漲的困境,產官學界一致認為,唯一具體可行的自救良方,就是推動產業自動化。
產業自動化是國內產業,今後必須要走的路,但是自動化應該怎麼做,推動自動化有何效益呢?一些成功的案例,正好可以提供業者參考借鏡。國內現有工廠八萬多家,其中98%是中小企業,面對產業升級的瓶頸,傳統工業可以說是首當其衝,而農林漁牧業的自動化,又是大家公認最迫切,卻又最難以推動的一環,但是,迫於競爭的壓力,業者也不得不改弦更張,像斗六的英泉食品公司,成立只有五年的時間,但是目前已經採取半自動化的生產作業,由於人工作業流程縮短,使得該公司的產品品質,大幅提昇,也克服了勞力短缺的問題。
而屬於勞力密集的木材工業,這幾年因為人力流向服務業,員工年齡老化,技術斷層,使得交貨日期,經常受到影響而延誤,有鑑於此,從事木材加工的全茂產業公司,於是在最近兩年花了萬元,開發木材加工,和塗布的自動化設備,這兩套自動化設備,使全茂公司的人力減少60%,木材加工的時間從八小時縮短為一個小時,而木材塗布作業,更由原來的四個小時,縮短為四分半鐘,全茂公司在木材加工業,紛紛出走國外的情況中,一支獨秀,也為傳統工業升級,樹立了典範。
同為傳統工業的泰山企業員林飼料廠,為了應付同業的激烈競爭,以及市場開放的壓力,在過去十五年間,已經陸陸續續投入七千萬的自動化設備,人員從七十五人縮減為四十五人,由於飼料工業粉塵多,工作環境較差,工人不容易找,於是泰山飼料廠又花了三百萬元,購買了這一套製造流程監控系統,一切機械動態,和生產過程的配料作業,完全由主控室的自動化系統控制,使得該公司的產能增加了三倍,產品不良率大為降低。
而對於大企業而言,由於資本與人力充足,推動自動化相形之下,就顯得容易得多。這裡是台灣松下電器公司的變壓器生產線,該公司自行開發的變壓器生產自動化系統,已經完成試車進入量產,這一條生產線,和傳統的人工生產線相比,作業員少了一半,而自動化之後的生產力,足足提高了三倍之多。
產業推動自動化,大多是先從工作條件較差的部分著手,通常將骯髒、粗重和危險的工作,優先用機器取代,三陽工業公司的壓鑄廠,就是因為找不到工人,工人流動率又高,只好採取自動化手段,另外,該公司的機車裝配線,以及機車完檢作業,則為了增加生產效率和提升產品品質,也採取全線自動化,減少對個技術工人的依賴,該公司認為,自動化是提升企業形象,幫助企業成長的必要工作。
整廠整線的自動化,是產業自動化的終極目標,然而推動之前,業者必須先進行生產過程的合理化,剔除不必要的人工生產動作,然後從小處著手,一點一滴來推動低成本的自動化,而不是盲目地購買昂貴的自動化機器,來取代人工。
推展全公司自動化相當成功的士林電機廠,就是從低成本自動化著手,該公司認為,推動自動化最重要的關鍵是人才的培育,只要具備自動化的人才,從局部的自動化開始,逐步走向全面自動化,推動自動化未必要花大錢,也不會帶動生產成本的上揚。
以外銷為主的高科技工業,是國內推動自動化起步較早的產業,因為精密的高科技產品,許多製造過程,根本無法用人工取代,只有依賴自動化機器,才能維持產品的品質,位於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的建元電子公司,早年就投入大批的人力、物力,設立自動化部門,從事自動化設備的研發,該公司已經發展出,機器設備和工廠資訊結合的系統,成為一個接近無人化的高自動化公司。
而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旺宏電子,整廠自動化的投資金額,高達新台幣十五億元,該公司運用電腦,整合製造、行銷及管理,三大營運系統,達到及時管理的目的,也提昇了產品的品質和生產力。
另外,桃園的迪吉多電腦公司,自行設計製造的電腦終端機自動包裝系統,不但縮短了包裝的時間,也減少了產品因人力碰撞造成的損壞,員工因為作業環境改善,士氣也提高了不少。對於任何產業而言,自動化的效果,歸納起來,在有形的效益方面是品質會更穩定,生產成本會降低,交易日期會更準確,而在無形方面,可以改善工作環境,增加員工向心力,並且提升企業的形象,國內產業界最近也體認到,自動化是必然而且必要的趨勢,因此,產業界在自動化方面投資的金額,今年成長了25%,總金額超過七百億元,而整廠整線的自動化投資,則將近兩百億元,不過,自動化並不是機械化,自動化協會理事長高辛陽呼籲業者,在購買自動化機械之外,更要積極培植自動化的專家,特別是系統規劃、設備研發和維修方面的人才。
當然,要真正享受自動化的好處,除了要投入金錢和人力之外,產品的設計也要標準化,材料品質要穩定化,生產過程也要合理順暢,達到經濟規模才行,而這一連串推動產業自動化,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正是業者和政府,所必須共同努力的重點所在。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