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瑋婷 蕭凱堯 報導 / 台北市
有些傳統產業跟製造業,面臨缺人才的窘境,因為有八成的高職生畢業後,會繼續念大學,但沒有工作經驗,讓這些技職生技術很差,有些人連基本的電壓都不會看,還有修車師傅就大膽預言,十年後可能找不到會修車的好手。
現在許多大學生一畢業就面臨失業,但有些傳統產業、製造業卻面臨缺工的問題,產學斷鏈、人才失衡,技職生不見了,是很大的原因。民國七十年代,高職生升學率不到3%,也就是說100個高職生,至少有97個一畢業就投入職場,但是30年後的現在,八成高職生畢業後都選擇繼續念大學,技職生學歷升級,但技術卻很差,有些連基本的電壓都不會看,還有修車師傅大膽預言,十年後可能找不到會修車的好手。
每天開的車子要是壞了,找這雙手;夏天吹的冷氣要是秀逗了,找這雙手;還有住的房子要翻新裝潢,找這雙手,只不過現在這些師傅的手再黑,也只能自己出手。同樣,大老闆的頭也很痛。營業額50億的臺灣前三大螺絲廠,要徵一百個,缺總是填不滿,高溫單調的工作環境,是早年讓台灣經濟起飛的主要動力。時間倒回民國50年代,勞力密集的製造業扮演吃重的角色,而當時的技職學校就是製造業人才的搖籃,大老闆找人不成問題。
從數據來看,民國七十年代,高職學生升學比率不到3%,但30年間的變化是,高職生升學率像搭直升機,民國100年飆升到82%。的確,曾幾何時,大學不再是一道窄門,民國85年以前,沒有一所學校掛「科技大學」招牌,到民國101年,全台灣有53所科技大學,技術學院也從民國82年的3間學校,擴增到民國101年的24間。大學的門打通了,高職生當然拼命的往那兒跑。卻跑出了學歷升級,技術弱化的問題。
回首這30年來的技職教育,當技職生逐漸變大學生,大學畢業生又頻頻找不到工作,業界少了技術本位的技職生,缺工問題將牽動整體經濟。如何從升學壓力鍋中找回逐漸消失的技職生,是台灣每一個人都要思考的未來方向。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