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的綠化奇蹟

胡淑裕 林勳裕 報導  / 金門縣

  故總統府資政俞大維的遺體,海葬在金門外海,金門對他有無比的意義,而對到金門觀光、服役的人而言,金門也有如世外桃源一般,令人耳目一新,金門綠野遍地、濃蔭夾道,是名符其實的海上公園,不過民國三十九年當時的金門和澎湖一樣,都是風沙飛石、黃沙長城的島嶼,金門是如何化黃沙為綠地,變成這樣一座海上公園?金門綠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來到金門,幾乎沒有人不對金門的「綠」讚嘆羨慕不已,不但觀光勝地有公園有森林,公路兩旁也都是綠意盎然,可以說處處是公園,在金門只要有公路,公路兩旁必定種植整齊的行道樹,行進間宛如穿過一道道綠色隧道,似乎有看不完的綠。

  濃蔭夾道、綠地遍野,綠色的金門的確令人嘆為觀止,即使是以花崗岩堆積而成的太武山,也是一片樹海蔚為奇觀,金門四面環海,許多人形容金門是座海上公園,真是再恰當也不過了,不過如果我們告訴您,金門這座海上公園的每棵樹,都是人工造林造出來的,並不是自然形成的,您是不是會大吃一驚。

  在金門幾乎每個人都種過樹,對金門造林所創出來的奇蹟,每個人也都津津樂道,這些樹不但和他們一起成長,也改善了他們的居家生活環境,原來金門屬於亞熱帶氣候,終年東北季風強勁,雨量又少,農植物很難生長,民國三十九年當時的金門黃沙遍野,飛沙走石,土地貪瘠,連地瓜都種不活,為了建設金門、改善生活,軍民莫不同心齊力慘澹經營,竟然人定勝天,改變了金門的生態環境,現在的金門,不但物產豐富、綠地遍野,連鳥類也被這座海上公園吸引,逐年多了起來,金門已經整個脫胎換骨了,那麼金門是如何化黃沙為綠地,使乾旱土地育出森林的?

  這裡是海岸防風林,海岸週圍建起防風林,可以減弱強勁的東北季風,增加水氣,島內樹林才能生長,而木麻黃耐旱、耐風,是防風林最適當的樹種,然而即使是木麻黃,在金門這個受風區也相當難存活,金門縣林務所從民國四十五年開始種防風林,經過多次失敗,才研究出如何使木麻黃,能在海岸沙地中長成大樹。

  不但海岸沙地種樹不易,年雨量不到一千公厘的金門,連島內植樹造林也備極艱辛,中山育樂中心是金門最大規模的森林休憩中心,這裡森林茂密風景怡人,是享受森林浴的最佳地點,前面我們已經告訴您,民國三十九年當時的金門是黃沙遍野,沒有綠地,難道這片占地一百多公頃的森林,也是後來造林造出來的,一點也不錯,更令人驚訝的是,這裡的土壤是土質最惡劣的紅土,紅土不但乾鬆,而且蓄水性極差,澆再多水也會乾掉,因此能在這片紅土上造出森林來,可以說是奇蹟。

  蔡朝宗老先生是林務所退休技工,他在這裡種樹,種了十幾年,現在退休了,他還是經常回來看看老樹、老朋友,這天他來看,還在林務所擔任臨時工的老朋友李瑞藻,他們告訴了我們當年種樹的故事。他們說這裡初期造林成活率很低,當時防區司令官於是派遣平路機,利用齒耙做帶狀耙鬆,鬆土後再植苗,並且從遠處運水每天灌溉,這些樹苗才種活了起來,而能有今天松木林立一片蓊鬱的景象,部隊支援,林務所技術指導,可以說是金門創造綠化奇蹟的關鍵,一直到現在這樣的合作關係,還持續在進行。

  頂著大太陽,這些分發到金門服務的阿兵哥,每人負責十棵,一直到他們離開金門為止,十一年前,曾經在金門服役的前埔營副營長于樹強,每次到金門都會去看看他以前種的樹,因為當時每一棵樹苗都會掛個小牌子,寫上自己的名字,表示這棵樹由你負責,所以他們對這些樹,都有分特別的感情。

  灑水車每天往來行道樹兩旁,為新種下的樟樹幼苗灌水,樟樹需要的水量較多,當時在金門很難存活,現在金門水土改變了,先期樹種木麻黃,即將功成身退,葉子更綠,樹齡更長的樟樹,將使未來的金門更綠得發亮,金門的雨量依舊稀少,東北季風依舊強勁,然而金門已不再荒涼,到處充滿了生機,全力以赴,軍民同心,是金門克服先天不良,創造人定勝天的成功祕訣,現代人做事喜歡探究成功的祕訣,金門綠化成功的故事,是不是也能帶給目前紛擾的社會一些啟示呢。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