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未來的台北(二)

張世輔 杜廣奎 報導  / 台北市

  台北市民渴求空間、綠地,在目前台北市建設當中,以大安森林公園和基隆河截彎取直,最能夠反應市民的需要。大安森林公園興建至今,忽然有不少對經費管理的質疑,但是廣大的空間綠地,確實是市民最需要的,而相較於森林公園,基隆河的截彎取直,更是工程浩大。過去,基隆河經常氾濫成災,被稱作是台北市身上的毒瘤,那麼在整治之後,它是否真的就成為健康的河川不再發臭,是台北市民要拭目以待的。依照市政府的規劃,基隆河截彎取直後,台北市民將可以擁有相當於十個大安森林公園的綠地空間,這不僅紓解了大眾休憩,無處可去的壓力,而且對於調節空氣品質、改善污染,也會有很大的功用。當然,在台北市民的期待下,希望市府能嚴控工程的品質、善用建設經費,如期地完成各項開出的市政支票。

  黃沙漫天飛揚,工程車穿梭來往,為了讓台北市民早日享用基隆河整治的成果,工程人員夜以繼日埋首苦幹,工程車一天二十四小時,在工地裡更是穿梭不停,基隆河截彎取直防洪整治工程,是全省第一個填河造地的工程,也是國際上少見改變河道的工程,因此從民國八十年十一月開工開始就備受各界質疑,直到今天新河道確實開始運行,舊河道封閉,抽水填土工作即將完成,並且引進荷蘭填海造地技術,放進排水帶排除積水,大直一帶綠化工作也已經開始,這些種種事實一一呈現,台北市民將擁有十個大安森林公園,並創造出272公頃土地的美夢真的即將實現。

  傳說中的基隆河,風光明媚、河水清澈,是往昔人們泛舟垂釣、遊憩休閒的勝地,然而曾幾何時,由於兩岸行水區住戶、養豬戶、廢五金工廠等日益增加,並且擅棄廢物、排放污水,不僅河道遭受阻塞,水質更受到嚴重污染,一遇到大雨就氾濫成災。民國七十六年十月琳恩颱風侵襲,洪水肆虐,造成四十多億財物損失,這時基隆河已經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於是研議了十年的基隆河整治工程終於動工。

  基隆河整治後,舊河道填河造地,將使台北市多出272公頃,這塊新生地的都市計劃,已經確定規劃為學校用地、住宅區、商業區、娛樂區及輕工業區,聯結天母快速道路的施工完成,這一帶將成為台北市新的都會中心,根據台北市都市發展局局長蔡定芳的說法,十年後,這裡將比信義計劃區更為亮麗醒目。

  留給子孫億萬家產,倒不如留給他們綠水青山,基隆河截彎取直之後,台北市民將擁有224公頃大的河濱公園,也就是台北市民多了十個大安森林公園,可以休憩、可以徜徉的開放空間,前兩天有關基隆河的創作歌曲發表,對基隆河即將恢復舊觀,市民有著熱烈的期待,看到大直一帶的河濱公園已見雛型,台北市真的要有新的風貌了,但是面對即將實現的美夢,仍然有人質疑,基隆河真的不再發臭了嗎?新造的土地真的可以使用嗎?

  荷蘭人填海造地的技術在先,我國填河造地技術上應該不是問題,至於如何才能防震,如何使土質堅固,都是事在人為,基隆河整治之後,可以防洪,可以改變市容增加土地,綠化台北,而也因為孕育台北市的母河乾淨了,台北市也將有新的生命。

  「滿林蔥鬱藏飛鳥,一水清澈養介麟」,在壅塞窒悶、污染嚴重的台北市,這樣的地方,可以紓解台北市民在車水馬龍中的壓力,也就難怪大安森林公園開放以來,總是擠滿了人潮,那麼能再擁有224公頃的河濱公園,是最合乎台北市民的需求了,大安森林公園在市民催促聲中,三月二十九號匆匆開始使用,雖然樹苗才剛種無法遮蔭,雖然不見森林,每天黃昏下班後,每逢星期例假日,大安森林公園總是像這樣人山人海,大多是帶著一家老老小小,有的散步,有的跑跑步,有的或者躺在草坪上,或者什麼都不做。而每個星期六、星期天下午一直到晚上,台北市教育局在露天音樂台所安排各種表演活動,也總是吸引千名觀眾觀賞,雖然表演的大多是學校社團,也不是什麼名角,但是在戶外清風徐來,和著微風、和著音樂,洗滌身心,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歷任三位市長,十八年規劃,從要不要有體育館及多用途使用,一直到塵埃落定,這塊土地終於成為森林公園,這樣的決定是台北市民最大的福音。參照紐約公園及倫敦海德公園的設計,大安森林公園也設計了各種不同林相區,讓各種不同植物所散發出來的芬多精,能讓市民享受森林浴,這種就近在台北市中心就能享受森林浴的美夢,四、五年後等小樹長大了就可以實現,到時候大安森林公園外圍的樟樹,將可以阻隔車聲喧雜聲,置身大安森林公園,將不再聽到車聲隆隆,跟倫敦海德公園一樣,大安森林公園也將在靠近和平東路的榕樹區,開闢一個言論廣場,讓有不同意見的人也有抒發意見的空間。

  從今年大安森林公園開放,接下來基隆河即將整治完成,台北市民將比以往多擁有約莫三百公頃的綠地以及休憩的場所,這對長期鬱卒在台北盆地,緊張焦慮的台北市民,或多或少可以改善生活品質,有人說台北不是個適合居住的城市,希望在綠地增加,可以徜徉在大自然空間大了以後,對台北市的評語也會有所改變。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