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宜蘭縣
在台灣,宜蘭是一個獨特的地方,這裡保存了豐富的自然景觀,民風淳樸、人文薈萃,有百年歷史的歌仔戲,就是發源於宜蘭。另外享譽國際的蘭陽舞蹈團,立足宜蘭、宣揚中華民族的舞蹈,到今天也已經進入了第二十九個年頭。宜蘭還有一個拳頭庄,農民們都精通武藝,而在明年的九月份,漢人吳沙開墾蘭陽平原就要滿兩百週年,兩百年後的宜蘭,有著一份反污染、重文化的強烈共識,至今仍然保持農村的風貌,而且還創造了冬山河奇蹟。宜蘭現在是什麼風貌呢?讓我們走進蘭陽平原一探究竟。
對於宜蘭人來說,冬山河是蘭陽平原的新樂園,每天一大早,冬山河親水公園,總會出現一些早起運動的民眾,在公園裡享受冬山河的清靜,其實原來的冬山河,由於河道彎曲排水不易,加上海水容易倒灌,經常氾濫成災,預算只有台北市二十分之一的宜蘭縣,將河道截彎取直,設立閘門,然後經過六年的整治、八年的規畫,和三年的建設,才為宜蘭創造了冬山河奇蹟。不管是男女老幼,冬山河的設施,幾乎都能夠滿足他們不同的活動需求。如今冬山河不但是宜蘭最驕傲的觀光旅遊點,也是蘭陽人驕傲的社區休閒空間。在台灣,這麼乾淨,管理規畫又這樣完善的公共活動空間相當少見,如果再給台灣一個十七年,我們如何繼續創造出第二個、第三個,甚至更多個冬山河風景區呢?在台灣光復五十年後的今天,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大家認真思考的問題。
中華民族的舞蹈,是世界公認最美的藝術之一,蘭陽舞蹈團排練中的這一支舞~「敦煌」,它創作的靈感,來自於中國敦煌壁畫上的仙女。您可能還不知道,過去二十多年,宜蘭的蘭陽舞蹈團,是國內推廣中華民族舞蹈,最積極、最成功的團體,主持蘭陽舞蹈團的,還是一位在台灣定居三十一年的義大利籍天主教神父。
民國五十三年來到台灣新竹傳教的秘克琳神父,熱愛中國的傳統舞蹈,也喜歡西方的藝術,民國五十五年,秘克琳神父來到宜蘭成立「蘭陽民族舞蹈團」,以創新手法推廣中國傳統舞蹈。這個舞團結合了蘭陽地區九歲到十八歲的孩子,利用課餘時間練舞,舞碼廣泛吸收了世界各國的舞蹈精華,並且一直以保存和創新中國民族舞蹈聞名,目前蘭陽舞蹈團正計畫在兩年內,組織芭蕾舞團正式演出。
林美虹是蘭陽舞蹈團第一代團員,她十歲開始學舞,十二歲入團,十八歲經由天主教蘭陽青年會遴選,先後派往義大利和德國進修,她說,過去曾經十幾度出國訪問公演,經常獲得國際民族舞蹈比賽大獎的蘭陽舞蹈團,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最能夠凝聚蘭陽孩子的心。蘭陽舞蹈團的帶團老師吳敏君,也是在團裡長大的蘭陽孩子,現在回到團裡來服務。民國七十五年,吳敏君曾經跟隨蘭陽舞蹈團到歐洲巡迴演出,三個月一百多場,風靡了當地。
蘭陽舞蹈團用熱情和舞藝,發展成為國內最具水準的非職業性舞團,宜蘭地方也因為這個舞團的存在,讓當地孩子受到多種藝術文化的薰陶,家長也間接感染了舞團的文化氣息。蘭陽舞蹈團的成功,替蘭陽社區注入舞蹈文化的養分,使得宜蘭這個台灣歌仔戲的發源地,多了一分文化的特色,不過林美虹發現,現在的孩子學舞,已經少了從前那股埋頭苦練的傻勁了。
蘭陽平原是台灣東北的魚米之鄉,但是隨著台灣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這裡越來越少人種田人了。種稻子稻穀太便宜,閒來不做工時,就種西瓜,可以貼補家用,宜蘭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建築,老式的三合院的滄桑反應著歷史,被稱為「開闢蘭陽平原第一人」的吳沙,現在位於礁溪的舊宅,正要規畫成古蹟,它已經有七十四年的歷史了,但是吳沙的子孫卻仍然徘徊在改建與保存之間,沒有共識。
宜蘭農村很難看得到年輕人,農村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宜蘭人漸漸地開始警覺到,必須要重新找回失落的鄉土文化,經營自己的社區新故鄉,礁溪的玉田村就是一個例子。宜蘭礁溪的玉田村,是宜蘭有名的「拳頭庄」,玉田舊稱茅埔,百年前村民為了抵禦外侮組團結社,形成練拳舞獅的風氣,茅埔村成了鋤頭,拳頭和獅頭同樣有名的村莊,社區意識濃厚。今年三月,文建會發現玉田村的這一項文化資產,決意將玉田社區的舞獅文化,規畫成為「文化社區」的典範。
今年四月的全國文藝季,「玉田弄獅」喚起了玉田村民的驕傲,也重新凝聚了「拳頭庄」的向心力,文建會的學者專家,並且走訪了當地耆老,帶動村民自力營造茅埔亭,找回拳頭庄的記憶,玉田村民自掏腰包,貼補不足的地方建設經費,來鋪設馬路美化社區,村長更發動村民認養照顧社區的花木,希望能從傳統的弄獅文化出發,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來吸引觀光遊客,「以文化立村、以環保立村」已經是玉田村民的共識。
本身也是茅埔振興瑞獅團團長的黃正為村長,帶領玉田國小的子弟兵,在社區活動中心廣場練武弄獅,和台灣其他農村一樣,面臨人口外流、產業調整、交通衝擊的玉田村,希望以舞獅打拳的社區文化,提高社區認同和生活環境的美學層次,如何能夠延續關心社區,關心鄉土文化的熱情,其實更關係著宜蘭社區整體營造的成敗,因為土地和產業是社區生活的基礎,沒有社區產業,就很難有社區文化。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