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對夫妻一對不孕! 搶救生育率難題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台灣不只生育率低迷,不孕症的人數也相當多,每7對就有一對有不孕症,由於人工受孕的費用相當高,因此衛福部在2015年,推出「不孕症夫妻人工生殖補助」,每年最高10萬元,本來預期1年就能多增加4千名新生兒,但政策實施5年來,只多了7名新生兒,極大的落差和預期相當大,挨批是無用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來看我們的報導。

患者王小姐:「這輩子會一定想要完成的是,就是體驗當媽媽這件事情。」懷著忐忑的心情,緊盯著超音波檢查,王小姐求子三年,坎坷艱辛。患者王小姐「:我的卵子很少,所以就是要經過很多次的取卵,然後最終才有一點點的胚胎,對所以我去年就是取卵了三次,然後只一次的植入這樣子。」

33歲的王小姐,和先生結婚四年,被診斷出卵巢早衰,去年開始做試管嬰兒,一度成功驗出兩條線,最後卻診斷出是子宮外孕,讓她情緒崩潰。患者王小姐:「你原本可能預計,假設取到56顆,結果你麻醉醒來,只有2個,對就是就是每個關卡,你都不知道會遇到什麼困難,比如說終於有一次,取到比較多的顆數。結果一受精,又變得很少,對所以就是覺得,你可能要面對各種關卡的失敗。」

2020年我國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進一步分析,不孕症可能是出生人口數,減少的關鍵因素,國內目前面對不孕症的辦法,主要是試管嬰兒,但很多夫妻最大的阻礙,就是經濟負擔。

患者王小姐:「你每一個項目都是單獨的金額,比如說打針是一個金額,取卵是一個金額,受精是一個金額,然後冷凍一個金額,植入一個金額,所以其實每個金額都蠻高的,但是最高應該是取卵,取卵一次就要5-6萬,我應該是30-40萬。去年這一年,然後還有其他的,因為很多人都會搭配中醫,其實中醫也沒有很便宜。」

為了解救不孕症家庭,衛福部在2015年,推出「不孕症夫妻人工生殖補助」,優先補助低收入戶,和中低收入戶人工生殖,每年最高10萬元,原本預期,1年就能多增加4千名新生兒。但政策實施5年來,竟只多了7名新生兒,政府的美好規劃和現實,有極大的落差,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立委蔣萬安:「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我們看到日本,他們也在2015年,有推動很多人工補助生育的計畫,包刮厚生勞動省他們在2015年,對於首次進行人工輔助生育的補助,提高到2倍,他們也透過很多補助誘因,鼓勵企業來提供很多的協助,我們希望說政府能夠重新檢討,相關的計畫,最重要是不是思考,擴大補助。」

國健署簡任技正陳麗娟:「現在就是積極在對這些對象,還有額度然後各個條件,現在這個方案在討論當中,110年這個擴大的方案,就會推上路。」

台灣人不孕症的比例,約10到15%,相當於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全國將近有50萬對不孕夫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中心副主任王呈瑋:「主因就是經濟,大家夫妻他們都會覺得說,要等到準備好的時候,才要來生小孩,但是35歲,卻也是開始不孕的機率,越來越高的年紀,所以它就變成說,是一個惡性循環。政府應該要先從把整個大環境改善,比如說房價要下降,然後大家的生活費要下降,才會刺激,還有薪水要上生,這樣才會刺激年輕人,30歲以下的夫妻,他們願意結婚生小孩。」

政府想要挽救不孕症的夫妻,拉高台灣低迷的生育率,要讓民眾敢生想生,願意早點生,還得創造出友善的育兒環境,輔以醫療補助政策,才能讓台灣人民,沒有後顧之憂。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