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1 09:08

小說家與編劇的差異 高翊峰與張耀升談文學轉變為影視劇本

小說家與編劇的差異 高翊峰與張耀升談文學轉變為影視劇本 | 華視新聞

林芷妡

記者/林芷妡

編劇兼導演高翊峰與曾有導演經驗的作家張耀升,7日在2018華文朗讀節系列講座上聊小說文學如何改編成影視作品。高翊峰和張耀升表示,作家與編劇最大的差別就是,編劇不同於作家可以自由發揮、天馬行空,更多的時候是要考慮到劇組的執行力與預算等現實層面的因素。

高翊峰談到自己的小說《烏鴉燒》被改編為電影劇本時的困難。張耀升則說到身為小說家及編劇兩種身分的差異。

「從無到有很簡單,從有到無卻很難」,這是高翊峰說將小說《烏鴉燒》改編成電影最大的瓶頸。劇中緊扣主題的烏鴉燒紅豆餅。因為造型必須要是一隻烏鴉,所以劇組必須用訂製的方式才能完成製作烏鴉燒的模具,而訂製模具售價不斐。但站在劇本編劇的立場,他還必須考慮到劇組預算上的限制。

說到小說家與編劇的,雖然兩者都是在「說故事」,著重的重點卻完全不同。張耀升表示,比起劇本,小說創作自由許多,想像空間大,文字修辭的運用也能自我發揮。編劇更多的時候是要考量劇組的運作及預算,不同於小說寫作能沉浸在自我的世界,劇本的創作需要和導演、製片甚至演員進行多方變溝通,寫作方式也力求簡潔、容易執行。

當張耀升被問到小說家、編劇和導演三種工作最熱愛哪個時,他開玩笑地說:「我都很討厭」。隨即補充到,三種身份分別肩負不同責任,從中能學習到的經驗與心境也截然不同,因此無法將三者進行比較。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