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演員三人為戲突破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演員三人為戲突破 | 華視新聞

銘報

記者/劉品萱、蕭羽秀

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刻畫出台灣80年代解嚴時期下,兩位高中男孩發展出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道出導演初戀的義無反顧。飾演男主的曾敬驊、陳昊森21日出席銘傳校園宣傳活動中表示,為增進感情,導演安排住在一起、寫交換日記還去了同志酒吧體驗,甚至坦誠相見,一起去泡男生裸湯,都是為了電影突破自己界線。

為了本片,陳昊森笑著分享第一次泡男生裸湯的趣事,他說,「我是自備泳褲跟泳鏡,想說穿泳褲也不怪,結果我們進去後發現每個人都是坦誠相見,所以我跟曾就站在斜對角互看拖了很久,掙扎到最後才趕快沖一沖,躲到泡湯池的角落坐在那邊休息。」

對於再次演出同志角色的他,「雖然與其他作品心境上是一樣的,但是對演員來講張家漢是個重新開始,接到這個角色,我覺得是一趟新的旅程。」此外他也透露,從一開始極力反對姐姐是同性戀者,到接觸到這部片後心境開始轉變,最後還去參加同志遊行,對姐姐表示支持。

以電影《返校》入圍去年金馬獎和今年台北電影獎的曾敬驊,相較於《刻你》的差別,他說:「戒嚴時期就像《返校》的劇情一樣,那個時代不允許的事情很多,當時你連看一些書都會直接被抓走,但到《刻你》的解嚴時,開始漸漸有些東西被開放,學生會對自己喜歡的事、對自由開始去琢磨,有一些新的思考模式建立起來。」對他而言,拿捏這兩者是一個困難的功課。

法比歐在電影中,飾演學校神父,除了指導樂隊學生吹奏樂器,也同時傾聽他們的心事,他認為神父這個角色代表著希望,對兩位男主角的影響很深,「在這麼保守、嚴格的環境下學習,學生完全無法發揮自我,因為學校會有主管,所以神父其實沒有辦法去管理這些學生,而感受到社會、學校的壓抑的他,希望可以用音樂來激發這些學生,譬如說活在當下然後接受愛情,且一直跟他們說愛情是很美好的,該來的就會來,鼓勵他們相信自己,並勇敢成長。」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些美好的遺憾,對此陳昊森說「愛不分性別、為愛一起勇敢」;曾敬驊也鼓勵「一定要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法比歐則是呼籲大家「不要被限制、活在當下!」希望大家看完這部電影後,都能夠有正視自己心意的勇氣。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