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y總監馬艷華 從不停止學習 相信堅持做對的事就會有回報

Discovery總監馬艷華 從不停止學習 相信堅持做對的事就會有回報 | 華視新聞

銘報

記者/蕭豐蓁

「只要付出心血,就沒有白走的路。」已經在 Discovery 工作 20 年的馬艷華總監在職場上始終保持著學習和探索的心態,相信努力付出就會有好的結果。在職場上,能從容的對待不同工作內容的轉換,這也是她一步步成長到今天的關鍵。

英文系出身的馬艷華,一畢業就在食品公司負責做翻譯工作和外勞管理,當時的老闆曾開玩笑的說:「英文系的人其實是沒有專長的人。」馬艷華只是愣了一下,轉念一想,好像確實是如此,更是堅定了自己要努力學習,培養專長的決心。

但後來卻從同事口中得知老闆在大家面前誇獎她能力很強。馬艷華笑著說:「我覺得老闆只是用打擊的方式在鼓勵我,還好我沒有被打擊,而是從另外一面看事情。」

馬艷華在接觸到能培養專長的機會的時候,都非常努力地去加深知識,學習這些技能。同時她也覺得很幸運的是,在職場上一直都有可信任的主管,教會她很多,也為她之後工作中帶來很大的幫助。

初入 Discovery 的時候,馬艷華只是負責處理觀眾問題的客服,由於觀眾的問題非常多元,在處理時會需要接觸不同的部門,也因此造就了對節目的瞭解。沒有任何跟新聞廣播或行銷相關有關學歷,卻從傳統產業的食品公司到媒體外商公司,看似跨度很大的工作領域對於她來說卻不是什麼很大的難題。

馬艷華說:「很多事情如果你只做當下職務範圍內的工作,不太容易學到新的東西。」在她的觀念中,能接觸到職務範圍裡面新事物,才有機會去跨到其他工作領域。

在馬艷華心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在入職第一年時,有一個紀錄片委託製片公司,在台大醫院拍攝,但當時該外國製片團隊在拍攝時並沒有和現場有良好的溝通,護理師擔心病患被冒犯,在通話時反映情況並質疑「 Discovery 的人怎麼會這樣」。馬艷華收到回饋後如實反映給國外主管,但沒想到的是,這個小小的事情迅速得到了公司的重度關注,調查屬實後馬上宣佈永不與這個製片公司合作,也鄭重的跟當時在場的人員道歉。

馬艷華驚歎道:「我當時第一個念頭是這個公司真的很熱愛這個品牌,任何會傷害品牌的事情都會被慎重的處理。」她表示,只要做的事情是對的,不管你的職務是在什麼位置,你的聲音是會被聽到的。

很多人可能都認為 Discovery 是一個知識教育型頻道,但其實頻道的定位是紀實娛樂,除了有知識和娛樂之外,還帶有一點使命感,希望不論從環境或人的角度為地球發聲,馬艷華笑著說:「我們是最熱愛地球的一個媒體。」在台灣純粹做要做保護地球的新聞,會被報導的很枯燥,雖然很有教育意義,但媒體的關注度並不高,所以 Discovery 會找一些理念相符的藝人共同舉辦活動,在活動的參與度上也能體現出關注頻道的人其實有很多。

然而像Discovery這樣的優質頻道要在以收視率為唯一標準的廣告市場中競爭相當辛苦!除了收視表現之外,Discovery也非常重視觀眾及用戶的體驗。因此Discovery透過每年的品牌活動及社群媒體與粉絲互動,像是連續五年舉辦的TLC台北野餐日, 每年都吸引超過五萬名粉絲共襄盛舉,而前年舉辦的探索生活節更在一天之內吸引超過十萬人次參與。

馬艷華表示,收視率並不能完全體現一個品牌的價值,從實體活動上或社群媒體上的觀眾互動和熱絡度讓很多廣告主發現,品牌的關注度沒有呈現在收視率上,也因此能說服廣告主願意投入更多廣告預算在頻道上。對台灣來說,市場太小,單純只做廣告支撐營運是很難生存的,OTT 的近來發展速度很快,盜版問題也是產業要共同面對解決的一大難題。

馬艷華認真地說:「未來發展的關鍵是大者恆大,很多國際媒體通過不斷併購,才能有資本去和更大的媒體做競爭。」在未來,除了思考節目內容如何吸引觀眾以外,如何運用新的科技、平台和服務增加觀眾的觸擊率及黏著度也是不變的功課。

在 Discovery 工作期間,馬艷華帶著對品牌的熱愛,儘管職務內容不斷地變化調整,她從未停止過學習,常在白天上班一整天後,晚上帶著厚厚的報告睡前閱讀、學習。自認在學時不是太認真讀書,她開玩笑的說:「出來混的都是要還的,在職場上面臨的比在學校要多更多,而且是沒有範圍的,活到老學到老嘛!」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