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5 09:00

城「事」街頭快閃 素人舞出思鄉情懷

城「事」街頭快閃 素人舞出思鄉情懷 | 華視新聞

阮怡婷  / 台北市

【記者阮怡婷台北報導】嘹亮歌聲開場,素人演員在柏油路上舞蹈,演員群中同時有台灣大學生、客家居民,以及東南亞移工的身影。戲劇〈移民.城事〉,以「遷徙」作為主題,結合不同族群對於家的情感記憶。

「客居他鄉,而以為家。何以為家?」快閃劇碼〈移民.城事〉以一句話道出現代人在移民社會中,人人都可能成為異鄉者的現象。現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的劇場演員潘瑩真說:「從台南北上讀書,雖不像菲律賓到台灣那麼遠,但就是有人生第一次遷徙的感覺。」透過演出前,與移工成員、客家居民的經驗分享,她認為劇裡的思鄉情感能引起演員共鳴。

學生演員表演出歷經颱風風災後,倒地、起身、將要離鄉的哀愁。此景實是描述菲律賓風災死傷慘重。 圖/阮怡婷攝

學生演員演出歷經颱風後,倒地、起身、將要離鄉的哀愁。此景是描述菲律賓每遇風災死傷慘重。 圖/阮怡婷攝

劇中一幕,身著黑衣黑褲的演員們突然在柏油路上倒地一片,比喻菲律賓居民每遇颱風便傷亡慘重的情景。爾後演員緩緩抬頭、起身回望,踏著亦步亦趨的步伐,走上白色階型舞台,後再從舞台另一端步下。這過程象徵著移民跨越了地理和心境上的障礙。「跟著大家一起回頭望家鄉的時候,我也能體會到思鄉的感傷。」表演者、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學系學生陳穎萱說。

「颱風後站起來,那是種從停頓迷惘,到不得不前進的感覺。」劇場實習生、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林郁嘉解釋,不論是移工或學生演員,其實大家都帶著對未來的擔心、對家鄉的牽掛,及內心對異地的害怕而緩步前進。

移工和學生演員站上象徵地域邊界、心境障礙的階型舞台,以眼神、肢體演繹出海離鄉的階段。 圖/阮怡婷攝

移工和學生演員站上象徵地域邊界、心境障礙的階型舞台,以眼神、肢體演繹出海離鄉的階段。 圖/阮怡婷攝

從菲律賓來台工作的艾普爾.喬伊.艾斯匹靈(April Joy Espirin)表示自己表演時最深刻的一幕是,她雙手交叉胸前,手臂再有力地打直向下揮。這是劇中,當演員走上代表困境、障礙的舞台時會做的舞蹈動作,艾普爾說:「當下我們是戰士,為我們的家庭奮戰。」

社區劇場因重視平等參與,相信每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表達方式,因此表演並無訂定標準。在台推行社區劇場二十年有餘的賴淑雅認為,儘管演員群文化背景相異,「肢體表演卻能成為他們的共同語言。」觀眾洪伯翰表示,受劇中多元的演員背景所吸引,雖然起初不明白劇中意指哪個族群的遷徙經歷,但最後看出這是在演繹當代社會人口遷移的現象。

隊伍最前方為客家居民演員,在表演結束後挑擔,帶領眾演員群跨越舞台,行走於大馬路上。 圖/阮怡婷攝

隊伍最前方的客家居民演員,在表演結束後挑擔,帶領眾演員群跨越舞台,行走於大馬路上。 圖/阮怡婷攝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