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8 09:00

油畫融3D手法 《遊「棄」區》重現童年回憶

油畫融3D手法 《遊「棄」區》重現童年回憶 | 華視新聞

吳佩容  / 台北市

【記者吳佩容台北報導】廢棄的遊樂器材隱藏在一片芒草中,淺淺的紅、藍線條勾勒著每一幅畫作的輪廓,戴上3D眼鏡後,畫中的景象變得立體。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的蕭博文,在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舉辦自己的首次個展《遊「棄」區》,描繪90年代時盛行,而今已沒落的遊樂區。

畫中是一圈圈忽高忽低的紅色雲霄飛車軌道,整幅作品蒙上微微的灰色調。〈大同水上樂園(三)〉是蕭博文最滿意的作品之一,「這個作品在分色立體技術上使用得最為成熟,也是我童年最深刻的回憶之一。」蕭博文表示,小時候時常會到外公家附近的大同水上樂園區探險,長大後看著樂園一座座沒落,心中便有了保留樂園樣貌的想法,「我相信這是許多台灣人都有的記憶。」

蕭博文在許多作品旁會附上畫中樂園所在的地址和路線指南,如同旅遊雜誌上的景點介紹。其中很多地方蕭博文親自到過。「看看過去,回想現在。」這是他希望能帶給觀眾的感受,「也許觀者看到我的作品也能夠觸發一些過去的記憶。」

蕭博文(右)在講述畫作中的景象原先的用途、現在的情況和他在每一幅畫作中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和回憶。 圖/吳佩容攝

為了準備此次展覽,蕭博文翻遍90年代的舊雜誌,偶然發現老舊雜誌上的照片都十分模糊,因此觸發他使用立體分色技術的想法,此技術亦讓他想起小時候去過的遊樂園會播放的3D動畫。他花費了半年的時間,研究立體分色技術,每幅畫作皆花費一周以上的創作時間。

觀眾李品宏認為,〈海底文化城(一)〉讓他印象最深刻,「它以人頭為入口造型讓我想到高雄蓮池潭的龍虎塔,小時候常常去玩,因此看到這幅作品有點懷念。」他也表示,展覽作品的用色復古,像他兒時印象中的顏色。蕭博文則希望,作品除了能喚醒觀者的童年回憶,也能讓大家更了解過去台灣的文化風景。

觀者走過木質長廊,沒有帶3D眼鏡,依然能夠觀賞牆上的畫作,會體現出不同的感覺。 圖/吳佩容攝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