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佳、盧冠雯 / 台北市
想上網找尋機構捐贈自己多餘的物資,卻對於一片茫茫的搜尋資料中,覺得心煩嗎?別擔心,「iGoods愛物資平台」利用網路購物的模式,架設捐贈平台,匯入合作機構所需的物資款式與數量,你只要點選捐贈的機構與樣式,點入捐贈商品的購物車,並填寫表單、勾選捐贈物尺寸來得知運費金額,物流公司到府收件之後,運用商務平台幫你做公益。
放棄工作 打造公益購物平台
愛物資捐贈平台在二O一四年九月上架,由原本是上班族的邱珮瑜,與陳家銓兩人成立,加上七位志工所組成。原先邱珮瑜只是一個志工團隊的成員,在下班之餘當義工,成立臉書專頁,幫忙有需求的社福團體募集物資。然而真正讓她放棄正職,成立平台的契機是身邊志工朋友的一句話,「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讓工作可以友善社會」,讓她從公益出發,打造一個對社會有益,而且自己也能發揮的舞台,於是便和志工好友陳家銓一同成立相似於購物平台的愛物資iGoods。
捐贈者如果想將日常生活多餘的物資,或汰舊的物品捐出,一般都會向親友打聽管道,或是上網找尋機構捐贈,但因為捐贈需求沒有一個整合的平台,也因為機構本身物資捐贈的機制,和需求數量並不透明,導致民眾好不容易找到單位捐贈,卻發現已無需求,進而影響捐贈的意願與效率,「所以我們成立結合類似電子購物的模式,定期兩個月和我們合作的社福機構,更新物資需求量,運用大眾熟悉網購的模式,有效率的媒合機構與捐贈者」陳家銓表示。
|
iGoods創辦人陳家銓、邱珮瑜。 |
愛物資與將近三十家社福單位合作,在平台上刊登需求物資的數量,與捐贈的對象,讓有意願捐贈物資的民眾,在平台內清楚得知尺寸、樣式,點入相似於購物網站的物資捐贈車裡,填寫捐贈物品表單與裝箱後的大小,之後與愛物資合作的物流公司就會到府收件,送往所捐贈的機構。
特別的是,愛物資提倡公益有價的概念,捐贈者必須依照捐出物資大小和重量,自行負擔運費,邱珮瑜認為:「我們想向社會提倡物資循環的理念,藉由自行負擔運送費用,從中抽取少部分作為營運的資金,達到我們維持運作,和物資循環的理念。」
|
相似於購物網站的物資捐贈車。 |
物資轉移 不浪費捐贈的善心
愛物資審核社福機構的標準有三個項目,一是有具體的物資需求,和明確的捐贈對象,二是能提供物品規格、尺寸,讓愛物資能具體告知募捐民眾資訊,讓消息透明公開,最後一定要開立收據給捐贈者,達到捐贈規定的程序。
邱珮瑜、陳家銓認為,從先前當志工的經驗裡,發現捐贈的資源,會隨著機構需要的物資數量沒有隨時更新,或沒有公開告知物資募集進度的機制,導致物資大量湧入到已經不需要的機構,「浪費社會大眾的愛心,也對機構造成困擾,這是我們不樂見的。」所以當平台顯示某一專案的物品,捐贈數量額滿之後,就關閉專案,讓相同的物資轉移,投注到其他有需要的機構,達到控管需求的數量,不浪費社會大眾募捐的資源。
|
iGoods創辦人陳家銓、邱珮瑜希望更多人看見愛物資這個平台。 |
結合商務 捐東西也能買東西
愛物資平台專注於物資捐贈,是因為邱珮瑜、陳家銓想希望把捐贈的模式做精,專注於物資也有無限的可能。陳家銓希望在未來,愛物資能成為台灣社福單位募集物資的後台,每當協會公布物資需求後,附上愛物資官網的連結,讓捐贈物資者能匯集到此,提升台灣物資捐贈的效率和成功率。
明年的計畫中,愛物資也希望達成他們物資再造的理念,規劃主動對外募集二手衣物、家俱,與社福單位服務對象,例如經濟較為困難的家庭主婦,或和設計系的學生合作,改造募捐而來的物資,重製成可供販賣的產品,例如布偶、文具,也將社福單位本身在販賣的產品,上架到愛物資平台,讓捐贈結合電子商務,讓捐贈者同時也是消費者,購買公益產品,不只給予多餘的物資,更能藉由購買站內的商品,給予最直接的支持。
陳家銓表示:「我們持續地往目標前進,把每一位民眾捐出的物資視為禮物,送給有需要的人,讓物資背後的愛心,能一直循環。」
延伸閱讀
iGoods愛物資官網
Give and Take-愛物資
街角的祝福 – 送件衣服給街友吧!專案
捐贈物資是送出「用不到的好東西」,不是清理不想要的雜物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