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嘉詠、張凱淇 / 台南市
城市發展,雖然能改善當地的經濟,但同時令植根多年的老店消失、居民頓失家園。在經過城市化洗禮後的新竹,表面正享受因城市化帶來的好處 ,內裡卻承受著環境污染、房價上漲等惡果。為了不讓新竹成為金玉其外的城市,一群生活在新竹的大學師生,成立了《風起Uprisings》,用調查報導、社區參與等行動,為這個擁有深厚歷史,人文氣息的城市找回其獨有的精神。
《風起UpRising》成員,(左起)編輯汪少凡、 香山編輯周昱君及美宣兼秘書許閎皙。 |
《風起》在十二月推出的先行刊-《豐收》。 |
叢林不割下如何建造繁華?
在《風起Uprisings》的網頁版,以調查報導為主,分為經濟與民生、教育與社會、藝術與文化及新竹歷史。〈生活的另一種想像:無毒產業×力量菜園〉一文中,採訪了在新竹
關西經營有機農場「力量菜園」的曾妃玉,一直堅持理念,努力推廣在地、當季、無毒的食材。推廣「打工換宿」徵求想體驗農村的人,以下田協助除草換取免費住宿。希望藉此向年輕人推廣有機農業,減低對新竹生態的污染。
剛發行的先行刊僅三篇報導,以地區劃分為千甲、香山和水源。〈都市邊界寧靜的田園風光〉報導位處於新竹市中心鄰近的千甲,由昔日的農業集村,在工商業發展後,有大批都市原住民遷入。因此為大甲增添了鄰里間歌唱、交流的公共場所與風氣等多姿多采的生活。然而,採砂石已成為當地一大產業,令田園風光敵不過財團的過度開採砂石,恐怕日後也難逃被「城市化」的命運。
〈生態豐富的山海交會之地〉報導香山因過去成為財團及政府開發的目標。香山工業區的工廠多次污染農地,令當地的景觀及生態受到破壞和污染。另外,「R1 道路開發案」雖然政府聲稱開發案可促進觀光業,利多於弊。但實際上,報導揭發開發案並不會對香山的交通有明顯幫助,因此導致社區產生嚴重分歧。在面臨污染及開發的局面下,帶出香山該何去何從。
〈風城新生的綠色角落〉報導水源里由日治時期的農業村落,後來在工業化發展下,李長榮化工在當地設廠,並隨之而來的空氣及水污染。在健康受到威脅下,水源里居民群起反抗,激起居民的社區意識,並達到社區發展的參與、營造的高峰。
主要在香山採訪的汪少凡,將在創刊號探討香山的污染問題,農業用水被新竹科學園區排出來的廢水所污染,同樣,當地的養蚵業也因此而式微。他強調,這不是想要揭弊,而是想透過文字,讓在園區上班的年輕人知道自己的產業會對香山的民生或灌溉用水有非常大的影響。「這些消息都可以藉由新竹各地的駐地編輯出去,把新竹的情況更清楚的呈現出來。」
汪少凡坦言年輕一代跟社會疏離,而新竹的大學生也很少走進社區跟居民互動。他希望透過《風起Uprisings》的文字及活動,能鼓勵學生及在地人多關心新竹的議題。「或許在地人不喜歡討論,但不代表不重要,如果這些事沒有被呈現出來,就更多人不知道。」提醒居民在享受經濟成果時,也不要忘卻這些成果背後所帶來的傷害。
延伸閱讀
風起
一位新聞記者的良心告白
風起Facebook專頁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