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8 20:00

農夫馬丁 化荒蕪為綠蔭

黃毅、陳耕彥  / 台北市

走過白石湖吊橋,遊客熙來攘往,順著指示牌來到了野草花果有機農場,農夫馬丁獨自一人在田裡整地。放眼望去,映入眼簾的梯田、溫室,都是他一手規劃、重建完成的,很難想像這裡曾是漫無人煙的荒土,因為現在,它儼然是內湖山區裡最美的一幅畫。

IMG_5814.JPG
野草花果有機農場的主人林清立(馬丁)。
健康問題 急流湧退

馬丁本名林清立,年輕時曾在外商公司工作,自己也創辦公司,從事皮件設計與出口,馳騁商業界多年。到了最顛峰的中壯年時期,身體卻發出了警訊,甚至一度嚴重到必須住院觀察,最後在妻子的建議下選擇提前退休,好好休養。

回想起自己孩提時代跟父母在山上過著農耕生活,雖然辛苦,但多的是一分與土地間的感情,於是回到內湖山區,看著從前那片田地,眼前時光的更迭如跑馬燈一般閃過。

祖父於一九五三年在內湖買下了這塊地,開始種植水稻、柑橘等作物,前後經歷了三次的荒廢期。因為家中長輩年紀大了,兒女又有各自的工作,農地的經營始終難以延續,也因此馬丁的兒時記憶雖保有與土地的情感,卻十分零碎,中壯年後提前退休回到故地休養,眼前卻又是荒廢的景象,心中感概慨萬分,便下定決心要重新整地。馬丁說:「當初也沒想那麼多,就只是覺得這是塊祖田,與其讓它繼續荒廢,不如好好利用。」就這一個念頭,反而走上了人生另外一條道路。

IMG_5807.JPG
農場採用露天栽培的梯田耕作。
堅持有機 量少而質精

「有機」對於務農的人來說,一直是難以維持甚至達到的標準,每年須定期做檢驗,過程相當繁瑣,且 耗時費力,而資金,也一直是小農難以解決的問題。「整地時沒想那麼多,做有機也是如此,這是心態的問題,有輸的準備,就敢投入。」就是這個直截了當的哲學,貫徹了馬丁一手打造的有機農場。

馬丁就憑著這股衝勁,讓整片個農地得以有重生的機會,然而過程也絕非一步登天。為了重新整地,馬丁全程採用有機農法,在農場重整的前七、八年就幾乎耗盡了所有資金,那陣子是十分難熬的,馬丁的妻子說:「當初因為他身體問題,所以算是半強迫他休養,後來看到他選擇從農,對於農業又有一定的原則及執著,就一路支持他到現在。」因為有心,馬丁得到了家人的諒解與支持,才能熬過低潮期,掛起有機的招牌。

不管是草莓或是葉菜類的種植,野草花果有機農場全由馬丁一個人照顧,每天獨自整地、灑水,沒有固定的培養步驟,一切遵循自然生態所需做照護。馬丁說:「我沒有建立品牌,只有在內湖農會的有機市集與幾個農夫一起輪班賣我們的有機作物,量少,但品質有保證。」只是一個理念的遵循,建立起民眾對野草花果有機農場的信任。
IMG_5805.JPG
馬丁親自下田工作。
寓教於農 重視休閒教育

一直以來,野草花果有機農場的經營走向就不在利潤,所以沒有建立自己的品牌,反而透過舉辦親子農務體驗營、小農夫體驗等活動,讓民眾體驗農務的辛勞,馬丁說:「投入有機種植在意的不是錢,回頭來看,豐富的過程是最值得欣慰的,因為我們真的能與萬物共生,也能鼓勵民眾多吃有機作物,這才是投入有機的目的。」他的兒女也都有自己的工作,但他不擔心,因為自己已經用最好的方式延續了這塊土地的生命,重要的不在農場經營的繼承,而是秉持與自然共生的理念,讓土地永續經營。

在內湖山區有塊農地,由一個叫馬丁的農夫管理,他就像是退隱山林的隱士一般過著他要的生活,閒適地種菜、種水果,偶爾拿些作物到農會市集賣,或是帶著民眾到農場體驗農務,這就是最單純、最自然的,他兒時記憶裡的農耕生活。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