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寧、陳欣怡 / 台南市
工作室裡,師傅正一針一線的縫製榻榻米,藺草香飄送整條新美街。李金水於一九四七年創立泉興榻榻米,二〇〇八年後交由孫子李宗勳接手,李宗勳將榻榻米結合文創,延續傳統手藝並注入新活水,迄今已有將近七十年的歷史。
日治時期,台灣人追隨日人習慣,偏好臥於榻榻米,而日本也有意將草蓆文化發揚光大,榻榻米產業從而興盛,從鐵路局的宿舍、柔道館、糖廠到一般住家皆以榻榻米作為休息的床鋪。
回憶起與日本人學習技藝的日子,現年九十歲的李金水說道:「那個時候,為了撫養四個孩子,我跟著日本人學習和室裝潢,就是所謂的『疊裱俱』。可是,台灣人只能向日本人偷學手藝,不能做真正的職人。」當時,警察大人的月薪僅僅八塊,而榻榻米則是五倍,因此,即使無法光明正大地學習,李金水還是選擇低聲下氣,偷偷向日本人學習技藝,開啟了榻榻米的志業,而這讓他足以撐起一家的重擔,甚至將四個孩子拉拔到大學。
李金水的孫子李宗勳,六歲就跟著台商父親前往大陸,爺爺對他來說,就像陌生人一樣。二〇〇八年爆發金融海嘯,李宗勳的父親面臨健康危機,而他在中國大陸念到大專畢業,謀職卻不順利,因此決定帶著父親,返台求職。然而,台灣並不承認大陸學歷,李宗勳閒晃了半年左右,爺爺勸他不如學習製作榻榻米。
於是,專精於電腦與會計領域的李宗勳,懷著滿腹委屈,勉強接手爺爺的志業─榻榻米。起初,他認為榻榻米需要的是勞力,每一個裁切、縫紉的動作,既枯燥又乏味,觀念上,也常常與爺爺有所出入。李宗勳的父親說道:「小小一個拿刀的動作,祖孫倆就有截然不同的想法。老人家是一劃一劃地切,年輕人則是鋸齒切。」
生活作息與個性上的差異,也讓祖孫倆衝突不斷。回憶起初學階段,李宗勳說道:「一開始是睡覺問題,爺爺要求早上六點必須起床,晚上七點就得睡覺,中午還一定要午休。」李金水的性格一板一眼,生活上也對孫子有所限制。
儘管祖孫間面臨一次又一次的磨擦,但是,緊密的相處卻調和了爺爺的墨守成規和孫子的求新求變。漸漸地,有稜有角的大男孩被磨圓了,爺爺、父親及孫子三代之間的情感也變得更加濃厚。
憑著一股堅持,老街上的老店仍屹立不搖。李宗勳說:「傳統技藝可以稍做改良、可以更加精進,但不能掐頭去尾、不能偷工減料。若不去改變,當然會被社會淘汰,但在求新求變的過程中,必須以不破壞產品結構跟品質為基礎,將工昇華為匠,再把匠昇華成藝術。」 接手泉興榻榻米後的
李宗勳原本認為榻榻米倚靠的是勞力,拿起粗大的布針,一針針扎進厚重的稻草墊縫製,又因為長時間蹲著工作,必須訓練腳力和腰力,這與他原本從事的資訊工作倚靠的腦力截然不同。然而,個性不服輸的李宗勳卻從未想過要放棄,只是更加賣力,全心投入榻榻米的製作,他不希望讓爺爺失望,更不想讓其他人看扁。
經過三年的磨練,李宗勳掌握爺爺的精隨,在製作上能夠獨當一面,也體認到,若要延續榻榻米產業,除了勞力以外,更需要腦力,才能洞悉產業脈絡。於是,李宗勳走上了文創之路,將榻榻米融入生活,用榻榻米做成衛生紙盒、書袋,甚至是時尚的包包都可見其巧思。李宗勳成功改變傳統產業的型態,打破大眾對於榻榻米是個很老、很舊東西的想法,用年輕世代的思維,讓老字號注入新生命。
從稻草製作的蓆底、契合蓆底大小的蓆面車工,再到兩側塑膠布邊的縫製,一塊榻榻米的結合,每個步驟都講求規格、遵循傳統。工作室裡的老師傅口中念念有詞,像是講述生活瑣事般自然:「單邊二十三到二十六針、橫邊十到十二針……。」針針線線流露出幾十年來磨練出的扎實、精準,香草味籠罩工作室。
唯有顧客親眼看見師傅手工製作榻榻米的過程,才能將感動傳遞到民眾心中。李宗勳說道:「就像拉麵的製作,比起電視播送的畫面,現場看見師傅拉麵糰,吃進嘴裡,客人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人是透過眼睛,將感受深深埋入心理。」
過去,台南市最多曾有四十六間榻榻米店,如今僅存兩間。近年來,許多年輕人開始致力於老街重創的計畫,盼能活絡傳統文化,帶起新美街的古老產業。然而,新的活水注入,卻終究無法重現過去繁榮的光景。
除了文創的宣傳,民眾認同及世代傳承也是延續榻榻米產業的關鍵。「手作絕不能放棄,手作的產品才有溫度,不是為了讓生意更好,而是有許多東西想要留給下一代。我不要榻榻米產業被放進博物館內保存,一旦保存,就必須走入歷史,歷史博物館倒了,那就什麼都斷了。」李宗勳眼神堅定地說著。
新美街四十六號店門口前,總有師傅在門口裁切、縫紉、製作榻榻米。年輕一代來到這裡,經過並駐足,一面見證老師傅一針一線的用心,一面聽著上一代的故事,泉興榻榻米走入現代生活,也串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榻榻米串起祖孫情 為傳統注入新活水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