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寧、陳欣怡 / 台北市
「一開始,把水倒入果汁機裡面,打完變成紙漿之後,再倒進一個容器裡面,然後讓它混合,讓它比較均勻,之後把紙漿均勻地 、薄薄地淋到篩網上… …」李孟書放棄教職工作,開啟了手作紙的志業,儘管這一路有太多不確定性和挫敗,她堅持做她喜歡的事。
二皿手作紙設計負責人李孟書,五年前開啟了手作紙的事業,當家人擔心出來創業會不會入不敷出,反對他放棄教職時,李孟書仍決定往自己想要的目標前進,對他而言,並不是不喜歡當老師,更不是職業倦怠,而是比起當老師,李孟書更想要投身自己一直以來熱愛的領域-文創設計。
李孟書熱愛美術,一路念到了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手作紙便是李孟書在研究所時期的論文題目,透過手工紙去做文創設計這件事,從未在她的藍圖裡消失過。
在求學的路上,李孟書從未考慮過現實問題,由於從小時候在學畫畫的過程中感到很開心,就持續往美術的方向前進,國中考上美術班,一路到了研究所,都沉浸在美術的世界中,從來也沒想過美術是不是能夠賺錢,又會不會讓他餓死。
一開始李孟書僅單純地想著,如果念美術,至少可以成為美術老師,但是真的在某個領域待久了,會開始思考,其實不是只有美術老師可以
當,還有很多選擇,而什麼事才是自己到底喜歡的事? 什麼事才是自己想做一輩子的事?
李孟書認為每個人都會經歷到這樣的階段,在某個時期迷惘過,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尤其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經常被自己所學局限了未來的想像,但其實路沒有那麼狹隘,就像她跳脫了原本的教職,出來做手作紙,李孟書說:「只要找到自己喜歡的事,堅持在這條路上,這就是可以做一輩子的事了。」
有一次李孟書前往菲律賓參訪台商紙廠,觸動她學習到以「淋漿」堆疊的技法能夠創作不同圖紋、不同層次的手工紙,這激起他對手工紙的創作有更多發揮空間,也讓他更確定未來想走一輩子的路,他便於二O一O年毅然決然辭去工作,開始了手作紙的志業。
要做出一張手作紙,首先要把水倒入果汁機裡面,打完變成紙漿之後,再倒進一個容器裡面,然後讓它混合,讓它比較均勻,之後把紙漿均勻地 、薄薄地淋到篩網上,再把下面的水刷乾,淋完之後把框拿起來,放上吸水紙, 平均附著後就可以取下來,取下來之後可以直接拿去熨乾,經過十到十五分鐘就完成了。
李孟書說:「在台灣剛開始沒人知道手作紙是什麼? ,一開始大家對於手工紙是懷疑的,覺得它不耐久,雖然起初沒被注意,也就這樣經歷了好一大段危機的時期,可是只要堅持,大家是會看到的,只要持續做你熱愛的事,站在你堅持的路上,大家會來找你,會吸引意料之外的廠商跑來合作,或激盪不同的火花。」在手作紙這條路上,許多的「意料之外」,讓李孟書充滿期待,也成為他堅持的動力。
例如:在李孟書的助教們當中,其中一位是讀語文創作系的學生,平常就愛寫詩的學生,有一天送給李孟書一張附有自己詩句的卡片,這激發了李孟書的創意,將手作紙結合的學生的長才,設計一系列附有詩句的系列手作紙,生出一個從來沒想過的結果,這是美好的火花。
在經營方面,李孟書選擇以堅持克服困難;在創作方面,她則巧妙的用轉念來擊敗挫折。李孟書經常花了許多心思做了自己很喜歡的作品,期待可以有很好的銷售,並獲得大家的青睞,可是最後又不得不放棄,像是她曾經運用版畫翻印到明信片,費盡心力與時間創作,但後來才發現明信片價格沒辦法那麼高,花了高成本卻只有三個人買單,讓他覺得很挫折。但李孟書說:「至少創作的過程是美好的。在我每一個作品,可能都必須面臨這樣的調適,雖然會覺得可惜,可是實際做過這東西,過程就留在身上。」
二皿手作紙設計的助教說:「老師對於作品很要求,對每一個步驟都很專注。」
因此在二皿手作紙設計的每一件作品裡,都可以看見李孟書的堅持和用心,她希望透過親手設計的手作紙可以讓大家看見獨特性。
在她「旅行明信片」的系列作品裡,就都以繁體中文創作,希望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發揚在地文化,讓大家知道中文字是很特殊、很美妙的。李孟書笑著說:「雖然現在手作紙發展的市場是小眾,但是堅持自己的本,從本發展,讓大家知道自己是不會跟著流行動搖的,這才能讓更多人發現手作紙的獨特性。」
相較過去小的手作紙作品,現在李孟書更積極發展多樣的紙面和紋路設計,期盼將尺寸放大,讓手作紙可以被客人拿來包裝、書寫、畫畫,李孟書說:「從研究所時就想完成大件的作品,目前狀況允許了,制作流程也拿捏得比較準,可以開發新的圖案,實現以前的夢想了。」對於熱愛的事情,曾經無法觸及的夢想,李孟書選擇勇敢的去追。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捨棄教職 李孟書打造手作紙王國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