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辰、張海琦 / 台北市
位在台北市文山區木柵的阿段麵包已經開業超過十八個年頭,店面卻依舊樸實。剛出爐的麵包滿室飄香,櫃台前溫文爾雅的老闆與笑容滿面的老闆娘是阿段麵包的活招牌,許多內行人不遠千里開車前來,只為一嚐這單純老麵的美味。
阿段烘培每天中午開始營業以後,門上掛的鈴鐺就鮮少靜下來,不大的店面接待著絡繹不絕的客人,有的是附近住戶,也有的是來自外地的老饕。人稱「火頭工」的老闆吳嘉麟退休前從事的是科技業,在中國工作時妻子在台北開了這家阿段烘培,店名阿段也是來自妻子的小名。退休後吳嘉麟開始和妻子學習做麵包,從基礎起步,揉麵、發酵等,一步一腳印,漸漸地摸索出自己的麵包心法與經營方式,做麵包也從退休興趣成為新的事業,一做就是十多年。
提到阿段烘培與坊間麵包店有什麼不同,吳嘉麟說:「我們的麵包成份非常單純,麵粉、老麵、水、鹽。」因為成分單純不會造成身體負擔,阿段麵包的配方得到許多運動員或是老人家的青睞。職業長跑教練黃世瓊是十年老主顧,他說:「我吃了他的麵包可以馬上去跑步,不會不舒服,非常天然的食物。」除了成分簡單之外,走進阿段烘培也可以看到台灣本土肉桂做的肉桂捲,台灣小麥做的麵包、以及寄賣的魚間稻等台灣農產品,希望推廣在地的好農產。
吳嘉麟將阿段烘培定位為「社區麵包店」。所謂社區麵包店是由「社區、社群支持」為經營理念的麵包店,不需要龐大的連鎖體系或是鋪張的廣告宣傳,社區麵包店只需要一間小店面以及一群認同其理念的顧客,便可以細水長流的經營下去,靠的是堅持、是口碑。這裡的「社區、社群支持」英文是「community support」,指的不一定是街坊鄰居的認同,而是一群不受距離影響,有著同樣理念的人們所凝聚。以「社區麵包店」自我期許的阿段烘培,除了擁有來自附近居民的支持,另外有四成以上的客層來自外地。這些人認同的是成分單純的老麵麵包、以及熱心宣傳本土農業的精神。也因為有了消費者的支持,成為阿段麵包長久走下去的動力。
「社區麵包店」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是分享,和客人分享,也和同業分享資源、分享心得。阿段烘培和台北市農會合作輔導農友進行山坡地轉作,將原先大片的檳榔地改種植肉桂,並以收購的轉作肉桂做成本土肉桂麵包,也分享這樣的資訊甚至是麵包配方給其他同業,造成本土肉桂被搶購一空,現在已經賣到缺貨。成功創造需求後,吸引越來越多的農友願意參與轉作,種植本土肉桂,使得檳榔地的面積逐漸縮減。
除了分享本土農產品資訊,吳嘉麟還希望未來可以建立「微型麵包店」的平台,這樣的平台可以透過網路或是人際關係維繫,促成更多的分享。「微型麵包店」可能有一家不大的店面也可能是一間不起眼的工作坊,只要足以提供麵包職人鑽研麵包技藝即可,但是不論大小這些店家彼此分享各種資訊。如果「微型麵包店平台」成功推出,擅長義大利麵包的台北師傅與擅長法式麵包的桃園師傅就可以共享客群也互相傳授技術。吳嘉麟說:「分享越多得到越多。」這是他的理想也是下一步想做的事。
「曾經有一位客人,每次總是購買相同款式的麵包,而且一買就是好幾個。」吳嘉麟笑著說。原來那位客人是要買去照顧人在南部生病的朋友,他的朋友需要成分單純健康的麵包,正好阿段烘焙的產品非常符合需求。後來那位客人的朋友康復,吳嘉麟感到非常高興,彷彿阿段烘焙又幫助了一位好朋友。像這樣的小故事也許不是說驚天動地感人肺腑,卻是令人忍不住嘴角上揚。阿段烘培營業即將邁入第十九年,溫馨的小故事不勝枚舉,未來也會繼續用單純而美好的麵包,帶給社區幸福的味道。
採訪側記
這次的採訪讓我認識了與印象中很不一樣的麵包師傅,老闆吳嘉麟的言談非常親切謙虛,也一直提供我們寫稿的素材。他看起來不只是在做麵包,更像是在研究麵包、推廣麵包、或是以麵包為素材交朋友。雖然坊間的連鎖麵包店很多,但是願意為台灣在地食材或是台灣小農盡一己之力的麵包店卻是少之又少,那怕是一家小麵包店只能造成一點影響,如果這樣的精神能夠被推廣出去,集合多家麵包店的力量就會很可觀。
延伸閱讀
分享越多得到越多 麵包職人單純的美味配方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