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偲維、劉明然 / 新北市
新北市輪椅體育運動舞蹈協會成立至今,已是許多身障朋友的第二個家,在這裡他們歡笑、跳舞、彼此鼓勵關心,指導老師蔡秀慧及張巧慧秉持著感同身受的原則,帶領身障朋友展現最美麗的姿態,也擁有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新北市輪椅體育運動舞蹈協會由蔡秀慧及張巧慧老師指導,帶領一群對舞蹈有興趣的身心障礙朋友,透過輪椅展現國標舞的優雅與熱情。近年來,更增加爵士舞、街舞等活潑的曲風,讓舞者展現多元的風貌。協會有多位國家選訓代表隊成員,代表中華台北出國比賽,曾經榮獲二〇一四年仁川亞帕運銀牌、銅牌、二〇一六年亞錦賽金牌、銀牌等等獲獎紀錄,也經常受邀在各大晚會或活動演出。
蔡秀慧老師首次接觸輪椅國標舞的經驗為二〇〇三年的伊甸基金會教學,四年後獨自帶領國家代表參加比賽,發現若不隸屬於某組織,申請經費的過程相當困難,於是創立新北市輪椅體育運動舞蹈協會,讓更多身障朋友加入學習。目前協會的培訓內容包含表演課程以及比賽選手專班,蔡秀慧說:「協會主要就是要讓這些身障朋友的努力被看見。」希望身障朋友藉由輪椅舞蹈讓別人看見,活躍在國內各大活動舞台,以及參加各種國際賽事,不僅開拓視野,更讓人生充滿歡樂。
除了長年擔任協會理事長外,蔡秀慧擔任輪椅國標舞老師已長達超過十五年的時間。在台灣輪椅舞蹈國標舞老師投入意願不高,因為必須先學習操控輪椅,才能了解如何設計動作,然而對一般人來說突然坐上輪椅是很不習慣的,常會卡住不順手,蔡秀慧表示自己也是摔了好幾次才慢慢抓到訣竅,雖然國標舞的技巧都是一樣的,但是一定要自己坐上輪椅實際操作,才能知道怎麼設計動作、怎麼讓身障朋友利用輪椅跳舞,同時也明白如何設計站立舞者的動作,讓他們與輪椅舞者合作無間。
蔡秀慧牽起身障朋友的手,示範說明站立者與輪椅舞者間的動作設計。她說,在旋轉過程中,蔡秀慧特別強調站立者要以自己的前腳為重心不移動,輕轉著輪椅舞者,而不是使力在手臂拉著輪椅旋轉,「感同身受是最重要的,才能知道他們哪裡不方便」蔡秀慧說。
出國比賽的經驗,突顯感同身受的重要。蔡秀慧憶起出國比賽的點點滴滴,她說,有次香港比賽,晚上大夥要搭地鐵吃飯,卻碰到地鐵站沒有電梯,蔡秀慧和其他老師、志工只好一台一台輪椅搬上手扶梯,也一個一個揹起或扶著身障朋友進入月台。經過這次經驗後,蔡秀慧說每次到新的地方一定會特別注意交通和吃飯地點等等,因為協會不只要教導舞蹈的部份,連生活起居也要一併照顧。
二〇一七年剛擔任協會的理事長張巧慧,學習國標舞超過十年的時間,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與協會一位身障朋友搭檔,便從此加入教導輪椅國標舞的行,在協會主要是培訓參賽選手,張巧慧說:「不管是站立者或是輪椅舞者每個人都一樣,認真運動的精神沒有不同。」
輪椅國標舞是自信心與耐心的展現,張巧慧表示,二〇一五年認識一位舞者,在這短短三年的時間雖然身體健康不斷退化,很多動作都漸漸使不上力,可是這位舞者臉上始終掛著自信的笑容,比任何人都還要努力,讓她覺得這些教導輪椅國標舞的時間是值得的,也更有動力思考如何幫助這些朋友,像是利用牆壁讓身障者了解並熟悉借力使力的感覺,透過堅硬的牆壁先讓輪椅舞者有安全感,在和站立舞者跳舞時才能更懂得如何運用身體哪個部位的力氣運動。
協會不僅安排多元舞風的老師教學,提升學員興趣,也提供特訓班讓有興趣的身障朋友進一步參加比賽。台灣代表輪椅舞蹈國際選手林浚宏,學習輪椅國標舞僅僅五年的時間,已到北京、日本、俄羅斯等世界各地比賽,起初在伊甸基金會看到別人跳,再加上自己從小就很欣賞舞者的表演,決定跟著蔡秀慧老師學習。
在練習的過程中,林浚宏發現最重要的是腰力,「尤其在職業比賽中,速度很快腰力要訓練足夠。」而從觀眾轉變為表演者,林浚宏認為自己改變最多的即是身體語言的展現,即便坐在輪椅上,從腰部上升至胸部再延伸到手臂,舉手投足都要呈現美妙的姿態,林浚宏說:「在舞台上最享受的一刻就是,當燈光打在自己身上音樂響起,跟著舞伴有默契的翩翩起舞」。
蔡秀慧希望身障朋友能夠多多出來運動,參加比賽的過程中也許有輸贏,但是她總是會跟學員鼓勵,「能夠克服生理和心理的障礙願意出來,就是最棒的。」在訓練的過程中培養自信心,協會要讓每個來參加的身心障礙朋友不僅維持身體的健康,更保持心裡的美麗,享受自我展現的每一刻。
採訪側記
採訪當天協會正彩排著跨年晚會的表演曲目,一位站立者搭配一位輪椅舞者,考驗著默契與協調性,蔡秀慧老師在前方大聲數拍子示範著,雖然跳了快三小時每個人都滿身大汗,卻不見任何一個人停下放棄,積極地跟上老師手部和腳步的拍子,即便只是一個舉手的動作,學員們也是盡力優雅延展,在他們身上看到最美的就是臉上的笑容,那是一種自信健康的美麗。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輪椅國標舞 轉出新世界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