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柏蒼、陳博志 / 台北市
你可能聽過勞工職災,但你聽過農業職災嗎?《農傳媒》曾推出一系列關於農業職災的專題,以及社會大眾關注的「食農教育」,使農民和被忽略的議題受到重視。以「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為宗旨的農傳媒在社長汪文豪的帶領下,持續觸發大眾對於農業的探索和興趣。
「豐年社」是台灣歷史悠久的農業媒體,長期以來是重要的農業推廣刊物,在台灣農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世代演替,紙本刊物的出版已經跟不上網路時代的閱讀需求,為了因應轉變,當時的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指派汪文豪擔任農傳媒社長,針對現代社群或網路的閱讀趨勢做出轉型。
面對新時代轉型 農傳媒決定這樣做
汪文豪媒體經驗豐富,曾任聯合報、天下雜誌記者與上下游新聞市集共同創辦人。現任農傳媒社長的他,對農業充滿熱情,不遺餘力地推廣農業及生態保育,並在過程中體會到滿滿的人情味。
為了因應時代變遷,汪文豪做出改革。除了持續發行紙本刊物《豐年雜誌》及《鄉間小路》的深度報導外,新增農傳媒專攻社群媒介,及時反映農業時事新聞,針對時事性的農業議題做報導。
汪文豪認為過去閱讀型態偏向平面、紙本;現代閱讀型態偏向網路社群,強調資訊圖表式新聞。「也許現代人忙碌,沒有時間看長文,但至少可以看一下一張圖,先了解概念,等他們真的有興趣,才會願意回頭看深入的內容。」
把脈百萬從農大軍 農業職災誰聞問
有些議題對農民相當重要,卻又被大家忽視,像是農業職災。對於勞工而言,工作受傷至少有職災津貼,可是對農民來說,因為勞動過程產生的傷害,保險的保障是不足的。
汪文豪曾經採訪過一個青農,全家靠他在養,有一次操作農機不當而受傷面臨截肢,導致有段時間沒辦法工作,也沒有既有的保障。「其實從事農業有非常多看不見的風險,農民可能沒有職災保護的意識。另一方面,現有的保險制度對這塊的保障較少。」
面對這個議題,農傳媒構思系列專題 — — 《把脈百萬從農大軍, 農業職災誰聞問》。採訪過程中透過訪問農業、公共衛生、職業安全和法律的專家,以及實際到現場了解農民作業遇到的問題,產出一篇全面的報導,期望解決農民職災問題。最後得到政府機關的重視,承諾努力保障農民職業安全。
食農教育從小做起 力求改變農業刻板印象
除了農業專題報導,農傳媒同時推廣食農教育。現代農業議題最重要的環節是將食、農、育做結合,不管是對農業的印象,或是對食安的知識。農傳媒作為一個媒體,致力普及食農知識,為學童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農業面對老年化、青年不願意從農,必定萎縮凋零。為了解決困境,農傳媒盡力報導用心務農的青年,鼓勵青農回鄉。同時推動《高職農校策略聯盟》,推動高職農校跟企業農場和農會合作,讓農校的學生有機會去打工見習,使他們了解現代農業發展的現況。
汪文豪說:「很多人對農業有刻板印象,覺得很苦、工作環境很糟,但其實現代農業發展非常多樣,不似大眾想像般枯燥無趣。」另外,農傳媒除了報導農民關注的議題及社會大眾對食安的需求外,也致力報導農業生活和生態保育,希望使農業更加貼近社會大眾,打破刻板印象,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採訪側記
一踏進農傳媒的工作環境,小而美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牆上的圖文讓我感受到農田的氣息。親切的社長向我打了聲招呼,在訪談的過程中瞭解到台灣農業的艱辛,以及《農傳媒》是如何致力於農業的相關報導,並讓大眾更加貼近農業生活。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農傳媒》與食俱進 致力為農民發聲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