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5 20:01

快樂手作團 拼出失智患者新人生

劉家叡、梁駿樂

走進位於臺北市萬華區巷弄間的「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四樓,偌大的活動空間裡,「快樂手作團」的愛心志工正與失智症長輩們共同製作拼布作品。在志工們溫柔的帶領下,長輩們一針一線地縫出五顏六色的拼布粽子。這些作品之後會被送去加工,然後義賣。長輩們在創作的過程中不僅找回了自信,義賣後的獲利更可以幫助籌措養護經費,提升長輩們的生活品質。

讓失智長輩有事可做 愛心志工出奇招

「哇!阿嬤好棒喔!怎麼可以縫這麼漂亮!」還沒走進教室,在門外就可以聽見志工們高聲的讚嘆。走進門後,映入眼簾的是長輩們圍坐在「ㄇ」字型座位前,以及穿梭其中的愛心志工。志工耐心的握著長輩們的手,一步步地將色彩斑斕的拼布,縫製成一顆顆有稜有角的拼布粽子。這裡是「愛心手作團」的活動現場。

每月第三個星期天,是快樂手作團開課的日子,今天是由黃韻如(中間站立者)擔綱上課。 攝影/梁駿樂

每月第三個星期天,臺北萬華「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職能治療師鄭又升以及愛心手作團志工黃韻如、羅美雲等人齊聚養護中心四樓的活動室,帶領患有失智症的長輩們縫製各式各樣的拼布作品。手作過程中,志工們不僅時時刻刻關注著長輩們的動態,同時也會關心長輩們的生活近況。

「因為失智患者比較難自己安排活動,所以一旦無聊的時候就會開始想到一些事情,然後出現焦慮、遊走等精神行為狀況。」鄭又升表示,為了能讓長輩們在空閒的時間裡「有事可做」,二〇一七年六月,他選擇與曾經是失智症患者家屬的黃韻如以及她的朋友們合作,一同創立快樂手作團,緩解長輩因失智症帶來的精神痛苦外,也讓喜歡拼布的手作團志工們有一個服務失智症長輩的機會。

黃韻如(左)與鄭又升(右)分享創立快樂手作團的心路歷程。 攝影/梁駿樂

陪伴與情感交流 一針一線都是關懷

黃韻如,快樂手作團的愛心志工。因為父親患有失智症住進聖若瑟養護中心,進而與此地結緣。她表示,因為父親在養護中心受到良好的照顧,一直希望有機會回饋。同時,曾經是失智症家屬的經歷,也讓她更了解失智症患者的需要。「我們一群好朋友,因為手作的關係讓大家在一起。也因為手作的關係,能夠從中得到開心的感受。」

「與長輩的互動過程中,我們以陪伴以及情感交流作為比較高的宗旨。」黃韻如指出,在教學失智症長輩手作拼布的過程中,與教學一般人學習拼布有所不同。一般人可能依照老師的說明就能一步步做出成品,教學失智症長輩時卻得把他們當成小學三到六年級的孩子,除了必須將步驟分解得很清楚外,還得細心講解、引導並且隨時觀察每一位長者的進度。「有些人後面會跟得很快,有的卻需要和志工以合作的方式完成。」

志工手把手細膩地引導長輩一同穿線插針。 攝影/梁駿樂

除了關心進度外,在手作的過程中,長輩們的情緒狀態也是志工們必須審慎觀察的。快樂手作團的成員羅美雲,分享在拼布教學時與長輩們的相處之道。「長輩一到現場,我們就會察覺到他們的表情、動作,然後依他們的情緒慢慢地跟他們聊天,並且先幫他們做一部分。」

「接著,發現有吸引到長輩們注意力和興趣的時候,才開始讓他們下去做。」羅美雲表示,在製作的過程中,如果長輩興致不高,她會先和長輩們聊聊他們最愛唱的歌曲。有時候,唱一首《生日快樂歌》,就能夠讓原先消極抗拒的長輩們突然變得很有精神,上課的流程變得更順暢,這樣的發現讓她覺得很驚喜。

長輩們用一針一線縫製出的拼布粽子。 攝影/梁駿樂

維持基本能力 恢復長者生活信心

「拼布活動對於失智老人來說,運用到很多的能力,像是空間概念、手眼協調能力等等。」鄭又升表示,希望能夠透過拼布活動來維持失智長者的基本能力,同時也避免長者們在空閒的時間有焦慮等精神行為狀況。藉由將注意力投射在活動過程中,情緒也能變得更加平穩。

鄭又升也提到,失智長者在意識到自己「比以前差」、「比以前退步」的時候,常常會出現憂鬱等情形。因此,當他們看到自己可以做出東西,且成品能夠義賣或送給別人時,對於增添成就感都有很大的幫助。

奶奶開心的秀出自己剛剛完成的作品。 攝影/梁駿樂

以耐心鼓勵引導 用回憶化解牴觸

每個月,快樂手作團都會設計不一樣的活動讓長輩們體驗。在手作的過程中,志工們與長輩們的互動常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有一位奶奶,她參與度不是很好,每次來的情緒都不是很高。」黃韻如分享某一次教學時的經驗,「然後我們就陪她聊天,告訴她今天做的是柿子包,可以帶出去郊遊。」但奶奶還是做的不甘不願,表示她什麼都不會,不要叫她做。

然而,在志工們耐心的陪伴與導引下,奶奶原先牴觸的情緒漸漸有了轉變。到後來完成作品後,還興致高昂的追問黃韻如還有沒有材料?她還想再做三個,因為她有四個孫子,她想要幫他們帶雞腿便當。「我們透過引導,並且一步步的鼓勵她能夠參與,然後讓她進入到令自己開心的回憶裡。」

奶奶認真的依照志工引導的步驟拉針線。 攝影/梁駿樂

「一開始我們只是單純想要讓長者去縫紉,後來手作志工團將長者的成果做成很好看的成品後,在去年,長輩還有家屬一起到附近做義賣。」鄭又升分享令他印象深刻的經驗,「義賣過程中,奶奶還會跟小朋友推銷。如果小朋友購買奶奶的作品,奶奶便會非常的開心。」

增添生活樂趣 學習與長輩相處

「我們得到的啟發,不僅僅是在這一個小時的課程中得到的成品。他們的專注力與認真的精神,是讓我們最感動的。」羅美雲表示,他們也許是坐著輪椅來,也許當天的身體狀況不是太好,但在引導並有了學習興趣後,他們作出的成品讓她感覺人的潛力是無限的。

此外,羅美雲強調,這樣的活動不應僅限於養護中心。「也許是各個家庭中的長輩,也可以利用手作去陪伴長輩,除了讓長輩平淡無奇的生活增添樂趣,也能增進親子關係。」

快樂手作團成員羅美雲與長輩開心的互動。 攝影/劉家叡

另一位已經參與五、六次的手作團成員游家淩表示,藉由手作的課程,學習與長輩們的應對,也可以應用在未來與家中長輩相處的上。面對有排斥情緒的長者,能夠耐心引導並建立起與作品的感情連結,不僅能夠幫助緩解失智症狀,更讓原先緩慢進展的手作速度變快。「我覺得這個是很有意義的,對他們幫助很大,從中我們自己也可以有一些收穫。」

破除社會迷思 綻放生命價值

鄭又升表示,現今社會對於失智症患者的處境,雖然已經不會以「老人癡呆」等歧視性名詞來稱呼失智症患者,但還是會覺得這些長輩沒有能力自己做事情。快樂手作團把長者做的局部作品交由台灣拼布網募集全國志工,把它們加工成完整的作品,例如抱枕的拼布花紋、手提包的內袋等等,都是由長者縫出來的。「我們希望社會大眾知道,失智者還是有能力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且他們也很願意做。」

不只有粽子,長輩們完成其他拼布的半成品後,會送至台灣拼布網加工成為美麗的成品。 攝影/梁駿樂

快樂手作團成立至今一年多,黃韻如感謝長輩們給予手作團的志工一個機會能夠陪伴他們。她表示,長輩來到手作團五到六次以後,就會跟志工們建立默契,在手作過程中,能夠服務他們的事情也就更多。

因此,黃韻如希望在未來的課程中,每一次都能夠增加一到兩位的長輩加入手作團的行列。「我們希望藉由手作團的愛心陪伴與團體動力,讓更多的長輩在手作的過程中有回憶,有技藝的能力,然後有個開心的當下。」

陳伯伯驕傲的展示自己的成品。 攝影/梁駿樂

採訪側記

實地訪查快樂手作團的活動,真心佩服志工們耐心與充滿活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看到有長者因疲累而興致缺缺,也有長輩因其他人率先完成而感到焦慮。但這些負面情緒,都因為志工們溫柔的陪伴而成功化解。因為家中有情形類似的長輩,所以更能體會手作團教學過程中需要付出的熱情與耐心。希望快樂手作團能夠真的如他們所期待的事情一樣,服務更多長輩,並且拋磚引玉,號召更多人的加入,讓長壽卻不快樂的臺灣長輩們,有個歡樂的晚年。

延伸閱讀

憶起握 攜手抵抗老人失智症

老年失智症 腦海中的橡皮擦

回憶錄大富翁 保存失智者的回憶

失智老人基金會 給失智老人「家」的感覺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快樂手作團 拼出失智患者新人生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