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0 20:01

大安森林公園建「生物旅館」復育螢火蟲

林家瑄、林至柔  / 台北市

在都市文明蓬勃發展之下,許多台灣野生物種的生活空間受到壓迫,為了能使人類與動物永續共存,二〇一八年台北市工務局公園處與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合作,共同提出一項「生物旅館」計畫,不僅成功復育螢火蟲,也讓公園內的所有小動物們擁有自己的家。

打造「生物旅館」 留住螢火蟲

台北都市發展日漸蓬勃,但也使自然生態空間受到壓迫,大安森林公園位在市中心,是大台北內少數珍貴的綠地,為了能使這塊綠地的生物得以安心棲息,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日前在大安森林公園第三期生態池舉辦「打造動物的家」活動,為螢火蟲及公園內其他生物架設「生物旅館」,提供這些野生動物一個棲息的家。

座落於大安森林公園內的昆蟲旅館,是公園內各種小生物的家。 攝影/林家瑄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顧問吳加雄說,因為大安森林公園內復育的螢火蟲屬於水生螢火蟲,所以一開始是以生態池的方式復育,成功復育螢火蟲之後的生態也更適合小動物們棲息,帶來更多物種,所以有了建造適合各種生物棲息的「生物旅館」的想法。

生物旅館的建造是由北市工務局公園處與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合作,透過辦活動的方式讓民眾參與建造過程,建造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公園內的枯枝及木頭打造青蛙、蜥蜴、螞蟻等小生物的家。在活動過程中也順帶提倡民眾對生態的保育意識,讓民眾瞭解到能夠見到這些小動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而這些復育成功的生態環境同時也是小朋友們最好的自然生態教室。

吳加雄介紹生物旅館的概念與建造過程,希望向民眾傳達生態保育的理念。 攝影/林至柔

從教育做起 保育觀念向下紮根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執行長郭城孟說,台北市是全世界唯一在馬路端點會看到綠色山脈的城市,是最療癒的城市,也是最具生態潛力的城市。然而這些優勢條件仍需要大家共同守護才得以永久保存,所以近年來台北市工務局公園處與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合作舉辦許多活動,除了生物旅館計畫之外,還會定期舉辦生態講座向民眾宣導正確觀念。

例如六月舉行的「都市啄木鳥計畫」,希望培養臺北市市民具有樹木保護與安全的基本概念,當路樹出現安全問題與風險時,能有基本判定能力,協助通報臺北市政府。參與「生物旅館」計畫的王小姐說,這個計畫能帶著小孩一同參與、認識大自然,讓他們從小就有對環境保育有責任感,是一堂在學校學不到的課程,也是一場非常難得且有意義的活動。

小朋友開心地親手為小動物們打造屬於牠們的「生物旅館」。照片提供/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

螢火蟲是指標 不是整個生態圈

近年來台灣漸漸掀起「復育螢火蟲」的熱潮,因為螢火蟲外型特別、會發光,特別討民眾喜愛,螢火蟲棲息地也逐漸成為觀光景點,但吳加雄表示,民眾不能本末倒置的為了「想看」螢火蟲而復育牠們,而是應該從復育螢火蟲這個議題看見整個生態系需要大眾一起維護。

他表示,在民眾對於環境保育還沒有基礎的意識之前,透過螢火蟲這類指標性的明星物種,較能喚起民眾的興趣,讓民眾更有意願接觸、了解台灣野生動物生態,然而在了解野生物種面臨的問題之後,更應該去一同守護得來不易的自然生態,才能使這些生物安心的在台灣這塊土地永續棲息。

採訪側記

採訪當天我們與吳加雄博士在大安森林公園進行訪問,吳博士向我們介紹許多公園內的生態池、物種,也向我們介紹生物旅館的建造過程,以前我只知道大安森林公園是台北市內珍貴的一片大綠地,但我很意外在市中心的公園內竟然有這麼多的物種,還有非常珍貴的螢火蟲。這些都是許多人共同守護、復育的成果。我覺得生活在這週遭、甚至整個台北市民能夠擁有一片這樣的綠地真的非常幸福!採訪當天剛好有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的人員來幫民眾導覽,在大太陽底下他們仍用心向民眾介紹物種、保育意識,這樣的熱忱真的令我們佩服。

延伸閱讀

翻轉負面形象 找回 「猴厝邊」

不放棄每一條生命 「狗來富」計畫

一同參與公民科學 黑面琵鷺保育網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大安森林公園建「生物旅館」復育螢火蟲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