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郁雯、李舒寧 / 台北市
你知道,一場越界的國際野餐,竟然意外促使柏林圍牆倒塌嗎?你知道,讓乾隆讚不絕口的龍鬚粥,如何成為具有臺灣特色的小吃?想知道這些歷史小知識,就來《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Storystudio工作室致力於用生動且平易近人的方式敘述歷史故事,與專欄作家、各路寫手合作,在二〇一四年創立了「故事」網站。Storystudio同時也舉行各類線下活動,如台灣故事小旅行、講座等,帶大家親身體驗歷史文化脈絡。
Storystudio工作室是一個以人文歷史為核心的跨媒體內容團體,現為擁有十幾人的公司。二〇一四年,台大歷史所畢業的涂豐恩和歷史所學長陳建守、筆名為「謝金魚」的作家謝佳螢,共同創辦了《故事》平台。初期是以歷史寫作者社團的形式進行發展,之後成立了Storystudio工作室,分為營運部與編輯部。前者對外接案,後者則是編輯作者的文章,以及開發網站上的內容。該網站上的文章,以輕鬆詼諧的文字,敘述歷史小故事,讓大眾可以輕鬆地吸收知識。文章的作者多數為歷史系的碩士、博士生,也有非相關領域但熱愛歷史的民眾,他們用簡單的文字傳達自己的文化知識,並配以詼諧的圖片視頻,受到大眾歡迎。一直到二〇一七年,隨著《故事》平台知名度的提升,更多人加入Storystudio,擴大成為一個十二人的團隊,目前分成專案部 、編輯部與活動部。團隊成員也從歷史系畢業生,逐漸擴展到多方面的人才。
Storystudio的社群經理何昱泓表示,台灣每一年有非常多的歷史系碩士生、博士生畢業,但他們的文章被看見的機率很低。「所以希望能透過這個網站讓故事變成一個橋樑,連接學術界或一般大眾,透過這個橋樑,傳播歷史到底在做什麼。」Storystudio的成員大多是歷史系畢業,希望透過這個網站,可以有效運用歷史的學術資源,也能讓大眾了解很少接觸到的歷史。
「目前這座山還沒有太多人在山上。」何昱泓有些自豪地表示,「故事」是台灣較早成立的歷史性媒體。網站目前至少累計兩千多篇文章,這些文章形成很好的資料庫。透過資料庫這個基礎,可以延伸到很多活動,像小旅行、講座、或是專案等。大眾也可以透過網站學習新知識,許多老師、學生也會引用網站上的文章進行教學與學習。
除了在線上分享歷史故事外,Storystudio還舉辦線下活動,讓大家親身體驗歷史文化,如:故事的移動教室、台灣故事小旅行等。故事的移動教室舉辦過《教室帶著故事去旅行》系列的講座,曾邀請土耳其人吳鳳來演講,介紹土耳其歷史。台灣故事小旅行則是由Storystudio的人員帶隊,帶領大家走過歷史古蹟,介紹歷史故事。專案經理吳亮衡是Storystudio的成員,身為臺灣史研究者的他,對北投、大稻埕等地區很熟悉,因此負責這些區域的小旅行帶隊工作。「在看得見的場域裡面想像一些看不見的故事。」吳亮衡認為在行走中親身感受,想象過去的故事,是能好好體會在地文化歷史的方式。如果在大稻埕,他會帶領大家面向大稻埕碼頭,看著外面的淡水河,或是進入蔣渭水文化基金會,感受過去的故事。透過穿越時空的想象,讓大家去思考:「我成長的背景中有沒有類似的生命聯結。」
台灣故事小旅行是一個很好的紐帶,聯繫講者、聽眾、在地人與這一片土地。Storystudio先是在線上推出訂閱計劃「老師來不及教的我們都教給你」,先用文章來敘述台灣不同地方的在地特色與歷史,再通過小旅行活動,讓大家將對文字的想像付諸行動。屆時作者不僅僅撰寫文字,也可以實地導覽。讀者從線上到線下,融入當地氛圍,親身體驗文化歷史脈絡。吳亮衡提到,有時在小旅行過程中,會有當地人參與進來,講述他們的在地故事,這也是很好的交流。
從二〇一四年成立工作室,到二〇一六年成立公司,Storystudio也遇到過許多困難。何昱泓說:「有點不太確定說我們到底能承接什麼樣的業務,或做什麼樣的事情。」從單純的社團,慢慢演變成工作室、公司的過程中,會感到迷茫。在知名度與經驗不足的狀況下,在政府標案或商業合作案上,Storystudio很難與其他廠商競爭。除此之外,網站營收方式也不明確。在台灣,閱聽眾尚未形成付費閱讀的觀念,「故事」也一直以免費方式面向大眾,因此一度資金收入不穩定。加之「故事」網站刊登文章,不會給作者發放稿費,Storystudio的成員會擔心作者們停止合作,轉向其他付費網站。何昱泓認為,培養記者很重要。Storystudio培養他們從線上文字到線下活動操作的能力,或是給予他們機會與出版社合作出書。即使沒有稿費,但能讓他們覺得留在「故事」會有被挖掘的潛力,便是他們留下的動力。
隨著《故事》內容的積累,Storystudio不斷嘗試投標,成功得標不少專案,並獲得收入。通過幫台灣歷史博物館整理出刊「觀.台灣」刊物,慢慢獲得了知名度。越來越多不同的單位找他們合作,一些電影、戲劇都請他們當歷史知識顧問,或是縣市政府的一些專案也邀請他們做一歷史調查,或是文字內容的產出。例如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的《書寫水圳撰寫與出版計畫》,以及《臺南市考古遺址網路通研究編纂計畫》等。有了專案的收入,Storystudio開始給作者發放稿費,並讓他們主講線下講座等,越來越多的作者選擇留在Storystudio。這樣的過程中,Storystudio找到了發展的方向,慢慢地站穩了腳步。
在Storystudio的首頁有一句話,「認識過去,想像未來」。何昱泓認為,在台灣,大家經常會質疑學歷史有什麼用。但以台灣的背景歷史來說,有很多爭議未被解決。大家沒有共識,是因為大家並不瞭解歷史。如果不認識自己與過去,那麼對於未來的想像是很扁平、狹隘的。許多人認為歷史與生活無關,是因為他們沒有用良好的方式了解歷史。何昱泓表示,透過「故事」網站,大家可以更好地學習歷史、認識過去,表達觀點時,才有站得住腳的立論與依據。這樣才能更進一步想像出,更寬廣、更完整的未來。
Storystudio通過《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敘述過去的故事,用更多的想象去做未來的事。在前期,網站是以社團的方式在經營的,未來會更有計劃地去規劃網站內容,增加專題內容。例如去年就開始著手的東南亞史專題,或是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專題,以及近期推出的明治維新一百五十週年專題 — — 現代日本的形成。《明治維新一百五十週年專題》由十三篇文章構成,涉及城市、食物、傳說、國際關係等方面,全面概述了現代日本的形成,把歷史學界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具有主題性且易懂的知識。Storystudio希望透過這些完整包裝的議題文章,讓大家瞭解,原來歷史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
增加網站內容的同時,團隊將引入更多種類的媒介。例如從二〇一八年下半年開始,Storystudio將與公視合作名為「青春發言人」的系列影片。或是與遊戲公司合作,撰寫歷史腳本;與戲劇公司合作,製作動畫視頻,都是網站的未來發展方向。「希望可以讓大家更知道讀歷史系不是念完就會餓死在路邊」,何昱泓說,並表示,歷史相關人才有機會做更多跟歷史有關係的事,不僅限於文字,還可以與活動策劃、刊物出版、影音製作有關。多元發展是Storystudio與《故事》網站未來的方向,培養多方位發展人才的同時,用不同的方式去拓展歷史知識的可能性。
採訪側記
來到Storystudio的工作室採訪時,是晚上六點多,大家都還在工作。這是一間很小的工作室,卻能容納十數人,但可以看出大家的工作生活有條不紊。在我們採訪完畢後,聽到兩位工作人員還一直在談論關於原住民歷史的事件,那種熱忱與認真讓我十分感動。都說歷史是陳舊的新聞,在這個小小的空間里,卻能感受到大家的青春與熱情,就像我們透過這個網站看到的那樣,是並不沉重的歷史,樂於接收的歷史。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Storystudio 生動敘述歷史文化故事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