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微型機 讓你在家就能造紙印刷

田蕙欣、鄭詠方  / 台北市

「一間印刷行」創辦人顏宏霖改良傳統印刷機和造紙機變成微型化機具,讓它們比傳統機具相對迷你許多,小且精巧的創新機具,讓一般人也能夠輕鬆上手,自己製造再生紙、印刷名片和小卡片,在家就能完成紙循環,同時讓印刷、造紙這些逐漸沒落的傳統藝術用創新的方式延續下去。

「一間印刷行」的印刷、造紙工具,經過簡化設計後能輕易上手。 攝影/田蕙欣

遇見古代發明 開啟創業之路

「一間印刷行」由顏宏霖於就讀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班時期獨自創立,原先為個人的室內設計工作室,二〇一六年起轉換跑道,投入設計、生產掌上印刷機,便開始擴張團隊,現「一間印刷行」為包含創辦人、店長、品牌視覺、生產管理等四人為主的團隊,分別負責研發設計、店面營運、美術文宣設計和產品監管等業務。

「一間印刷行」創辦人顏宏霖於研究所期間進行的一項研究計畫讓他接觸到臺灣目前唯一僅存的鑄字行「日星鑄字行」。他發現雖然日星鑄字行每天都有很多客人去買字和參觀,但鉛字的實際使用已不再普遍,客人買到的鉛字很難派上用場,活版印刷術也漸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數位印刷的模式。本來就喜歡老物件和工藝的顏宏霖就想雖然現在是科技進步的時代,但是手感和有創意的產品還是很有發想的空間。

認為這樣的老工藝若沒有延續下去非常可惜的顏宏霖,開始發想將這些傳統工藝的大型機具概念微型化,讓大家在家也可以實際操作活版印刷等傳統工藝技術,可能就會有多一點的人,因為興趣而擁有傳承的理念,讓這個產業可以持續地走下去。於是顏宏霖在碩士班時期開始研發「隨身活版印刷機」,後於二〇一七年將第一個產品「隨身活版印刷機」在嘖嘖平台上開啟群眾募資,僅用一週就達到目標金額,便開始投入實際生產。

建築設計背景 創造掌上機具

決定研發隨身活版印刷機後,顏宏霖從研究傳統活版印刷術開始著手,從鑄字、檢字,到排版、印刷,每個步驟都去一一拜訪活版印刷產業的老師傅,去了解機器的運作過程,透過自己對機具的理解和內化後,才開始思考要怎麼去改良,讓微型化的機具能夠具體實現。

「一間印刷行」店長Yuying説:「我們老闆具有將一件產品從零到一做出來的能力。」建築設計背景出身的顏宏霖,很懂得運用木頭、塑膠等材料,在研發過程中,也會加入一些現代元素,讓傳統老工藝帶入現代的觀點跟一些現代器具的價值,例如:產品一開始設定「刨刀」的雛形,就是從他的室內設計背景,而想到的創意。

「一間印刷行」的第一項發明隨身活版印刷機改良傳統的大型印刷機,僅運用一些傳統印刷機的機構跟原理,將它簡化成一台約兩個名片盒大小的小機器。他也將印刷機內部的排版結構簡化,可以直接把字放進模板裡,不用再去特別調整版面,讓操作可以更加簡化。利用這台隨身活版印刷機,在兩個小時內,就能印出專屬自己的個性名片或小卡。

一間印刷行「隨身活版印刷機」的結構分解圖。 攝影/田蕙欣

延續印刷機 進而推出造紙機

在印刷機成功生產後,原本就將發明主軸訂在四大發明上的顏宏霖,也開始發想下一個產品。剛好印刷機推出後,從顧客那收到許多除了印名片外,希望連紙都可以親手做出來的建議,所以他便開始著手研發造紙機。

造紙機的設計原理是由傳統的手抄紙技術去發想,將手操框縮小,變成約一張A4紙的大小,加上自己設計的獨特的創意模板,如俄羅斯方塊、幾何圖形等形狀,用不同的模板就可直接做出不同形狀的紙,紙曬乾後成型的樣子也不像傳統紙張像是刀去切割而成的平滑邊線,而是會有手工自然邊的模樣。顏宏霖說「大家在現代還是有一種不同於數位使用的方式,是有點復古又有點現代,讓你從手感跟一張張不一樣的紙張裡找到生活的品味。」

造紙機和印刷機售出後,為了讓第一次接觸的民眾也能輕易上手,會附贈說明書、在網路上發布教學影片以及完整的售後服務,隨時回答消費者的使用問題及回饋。在推廣產品方面,「一間印刷行」也會開設許多體驗課程,讓入門的新手可以先實際體驗過,也鼓勵他們去日星鑄字行買字,再到「一間印刷行」進行印刷,希望利用這樣的方式一直創造出對前置產業的實際需求。

在家完成紙循環 廢紙變身再生紙

顏宏霖說市面上其他開發造紙機的廠商和單位會附上乾燥紙漿,它的成分是類似樹跟其他紙質的混合材料,纖維跟紙質是相對穩定的,比起再生紙相對能知道做出來的紙會是什麼樣子。而「一間印刷行」希望大家可以拿手邊的廢紙直接進行再造,家中隨處可見的廢紙,不管是廣告紙,紅包袋、牛奶紙盒、報紙等都能成為紙漿的原料,讓大家有更多創作空間,同時也是一種紙循環實際在生活中實踐的過程。

「一間印刷行」的造紙機簡化傳統手抄紙製紙浸泡、蒸煮、洗料、打漿、抄紙、曬乾、壓平等多步驟的繁瑣過程,縮減成泡紙 、打漿、抄紙、拆模、乾燥、整紙等步驟。首先將廢紙撕碎成小片、泡水軟化後再利用造漿機,製成紙漿後放進紙漿槽,把造紙機套上兩層紗網裝上模板,放入紙漿槽撈紙、瀝水,脱模後用兩片吸水板夾住吸水,最後放上曬紙板晾乾二十四小時,就可以形成再生紙。

因為有雙層的濾水結構,套上兩層紗網之後的紙會比起一般只有一層的紙來說更細緻。而每張廢紙在材質上和纖維都不同,不像傳統造紙製作出的工業用紙,每一張用造紙機做出的再生紙,都有獨一無二的紋路和觸感。

利用造紙機製作的再生紙,每一張都有不同的形狀、紋路、色彩。 攝影/田蕙欣

多一次思考 回收廢材再製機具

「垃圾原料由你定義。」是「一間印刷行」的主軸,他們希望可以把這樣的理念帶到大家的日常中,讓大家在丟垃圾之前,可以再想一下,這些東西是不是能夠成為其他東西的原料。本身對於老物件事很有感情的顏宏霖説「世界上很多材料,應該用一個廣闊的心胸去定義,不要一味覺得它就是垃圾,很多東西並不是垃圾。」像一個房子解體後,留下的木材對他來說就不是垃圾,而是能夠再利用的原料。

造紙機本身的其中一種主要材質,也是取用木工剩下的建築廢材裡邊材的檜木,有些建築會隨著時代的關係走入慢慢消失的狀態,「一間印刷行」希望能用另一種方式,讓它們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利用,再次重生在世界上,這也是一種資源再利用的概念。

結合在地產業 延續傳統工藝

近期「一間印刷行」的未來計劃定在開發新產品和宣傳既有產品上,工作室將會開設更多有關印刷、造紙的體驗課程,也會和其他在地傳統產業做結合。如正在籌備的手工玫瑰花的課程,就會找來皮件老師傅做配合,用做皮玫瑰花的方式再去做紙玫瑰花。希望能同時帶動台北西城的街區,讓紙業和在地的產業能有多一點連結。

而對於印刷、造紙等傳統工藝,未來顏宏霖打算持續改良印刷機和造紙機,並研發出新產品。顏宏霖認為時代還是有流變的方向,像這些較傳統的方式依舊還是有市場的,不一定是主流,但只要有人持續對它們有興趣,那這項工藝就絕對能繼續的傳遞下去。「一間印刷行」主要是希望這些逐漸被淡忘的傳統工藝,能夠再次走入民眾的生活,讓它們不要消失,讓更多人了解傳統工藝產業獨特的價值。

採訪側記

印刷、造紙等技術,平時我們都只有在歷史課本上面看過,但「一間印刷行」的產品,將技術簡化,把他們帶入大眾生活,讓沒落的傳統工業能持續延續。在親眼看到利用廢紙造再生紙的過程後,發現其實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困難,做出來的東西也有自己的特色,挺符合文創的趨勢,也讓我在這次的採訪讓我對中國四大發明中的兩項發明重新認識,也被它們獨特的魅力給吸引。

延伸閱讀

生活中的環保 廢紙也能成為筆記本

環保新概念 廢棄紙袋回收再利用

紙張新用途 闕佬紙包兼顧環保與時尚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掌上微型機 讓你在家就能造紙印刷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