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興里做防災 打造理想生活

劉彥宜、魏慈耘  / 台北市

明興里位於台北市文山區,是一個生態資源豐富的山坡地社區。里長鄢健民積極規劃居民學習防災課程,並帶領居民做防災演練,以及用JW 生態工法來鋪設透水步道,想打造一個能快速反應,及迅速復原的韌性社區,讓居民過得安全、舒適,朝永續發展的方向前進。

安全第一 開啟改變之路

明興里里長鄢健民曾在國防管理學院教書,不到五十歲就退休了,因為他一直有參與社區活動,像是當過社區巡守隊的隊員、管理委員會的主委,想說退休後繼續為社區貢獻心力,所以後來接了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選了里長,擴大服務範圍。

在二O一一年,他接下里長的工作,即面臨明興里木柵路二段一O九巷,自來水管線漏水,沖刷地基的問題,不僅浪費了水、電,也有建築、消防的安全疑慮。他集結南方桃花源社區、幸福社區等五個社區,和居民自掏腰包向台北市政府水利處申請修繕,更新了馬達,將塑膠管換成不銹鋼管,恢復一千三百四十五戶的高地供水,解決水管損壞造成的潛在危害。

正好二O一一年,政府開始輔導社區做防災規劃,明興里同年五月設立社區防災安全組,關注社區安全、防災問題。這讓鄢健民逐漸有許多營造社區的新想法,於是他秉持著「一起面對、解決問題,可讓社區間的互動更密切」的心態做下去。

鄢健民分享建設過程。 攝影/劉彥宜

動員居民 加強安全意識

成立了防災安全小組後,鄢健民積極推動防災系列課程,如居家安全課程、認識地震減災課程、坡地社區踏勘綜合研析研習等,並和生態防災志工實地勘查社區環境,列出危險的位置,繪製社區防災地圖,標出危險區和避難所,讓居民能更熟知防災的知識和地點。

鄢健民說:「真正大型災害的存活率,有百分之八十、九十是透過自救及互救」,加上社區位處山坡地,還有許多老人居住,因此他舉辦多次防災演練,請消防局的人來指導,教大家簡易包紮、止血,以及搬運。

搬運尤其重要,可快速脫離險境。居民可利用家中現有的A型梯結合行李帶,或是有椅背的折疊椅變成擔架,至於樓層間的移動,可能會於轉彎處卡住,可使用雙人搬運法,或者用枕頭、棉被與繩帶結合的「軟質擔架」,協助行動不便者脫困。

鄢健民於二O一二年前往日本小諸市,觀摩防災演練。他看到日本小學的滅火器教學,以及防災餐的烹調,回來後效仿他們的做法,自製水型滅火器標靶,以噴水柱取代難清理的乾粉滅火器,作為火災演習滅火的的工具,也開始訓練社區志工烹飪防災餐,用平常老人共餐的簡單食材烹煮,希望學習日本人對於防災的重視,來提升應變災害的能力。

從二O一七年開始,每個月的星期六下午,明興里有AED的課程,教大家突遇心臟疾病發生,立即施以電擊,使心臟恢復正常的機器操作;還有CPR的訓練,指導居民面對突然休克的狀況,要如何壓胸口,以提高昏迷者的存活機會。這堂課有很多居民都來學習,鄢健民期盼每戶至少有兩個人能熟習基本的救人程序,能在緊急時刻發揮最大的效用,為此還他在明興里共裝了十具AED,完善防護措施。

友善設計 友愛社區

防災演練除了最基本的防護、逃跑路線,社區也發明具有螢光設計的「翻見平安門牌」,上面標註住戶姓氏,在居民離開家時將文字翻面,告知已疏散,可加快救災速度。另外考量到外籍看護看不懂中文,於防災地圖上標註印尼文,協助他們在緊急時刻,帶著被照顧者明確地移動。鄢建民也花了六年的時間,把車道畫上單邊紅線,以利疏散和救護人、車的進出,做全面的災害防制與減災措施。

這幾年鄢健民特別感受到強降雨的影響,做了水撲滿,資源再利用;裝上雨量計,評估雨勢所帶來的影響;也向台灣科技大學引進一套智慧型自動偵測傳輸設備,以低頻、可穿透的傳輸,監測山向傾斜儀所偵測到的坡地滑動及含水量,對預警、安全有很大的幫助。

明興里的人行道,某些路段也改建成 JW 生態工法的透水鋪面,就是最上層以導管將水引至地下,透過第二層的碎石鋪面讓雨水滲透、過濾,流至地底的水則能滋潤土壤,讓道路猶如海綿一般有孔洞呼吸,能有效解決大雨後路面積水的問題。

山上的生態區也把水泥鋪面,改成手作步道,以碎石鋪路,目的是強降雨過後,地面的水入滲,減緩排洪設施的壓力。這樣的設計是天然,與生物共好的方式,尤其明興里有很多生態資源,像是有五種螢火蟲、四十種青蛙和很多原生植物,如此可以維持生物的生活環境,也能讓這些生物帶入居民的生活,像是明興里建了一間生態館,裡頭介紹社區的特色物種,做到了環境教育,順便關心家園。

JW 生態工法的透水鋪面。 照片提供/鄢健民

面對困難 挺住走下去

明興里的環境、安全越變越好,除了有許多志工來幫忙,支持里長的人也很重要。在二O一四年左右,鄢健民想改建廢棄多時的游泳池,以透水鋪面的地板設計,達到降溫、吸廢氣的效果;並加裝太陽能板,自產電能把水從水塔中抽出,進行過濾,讓水能直接生飲。一切的計畫,是期待能把該空間變成環境教育場所,或防災收容所,讓社區能有個環保、安全的活動空間。但是向政府申請經費修建,需要出席區分所有權會議的人員全數通過,才可執行,不過最終有反對票,只好讓這個案子擱置。

這點鄢健民就覺得很可惜,因為社區營造的經費時常捉襟見肘,好不容易有機會卻泡湯了。他還遇過居民,因為覺得社區的建設不錯,懷疑內部經費運度;有的人說,會不會做了某些建設,之後都更案會無法執行;還有的人害怕,社區經營太好,會有很多人參觀影響生活安寧。這些的言論或傷害,其實有時會讓他很灰心,做了這麼多,只為了將明興里營造成生態宜居的社區。

剛開始在馬路畫紅線時,有的居民會強烈反映停車不便,但是鄢健民認為安全是至高無上的價值,做好大家才能放心通行。有一次他走在路上,有位媽媽帶著小孩看到他,當面跟他道謝,表示自從畫了線後,走路都很安心。鄰長廖素卿也說:「最大的改變是停車,以前有很多危險地帶,轉角會看不到,現在畫了單邊紅線,安全了很多。」她以前是社區的總幹事,在社區服務了很多年,明興里的改變她都看在眼裡。

另外鄢健民考量到用路人的安全,把樹根都延伸、破壞路面的黑板樹移除,改種明興里的里樹山櫻花,並畫上紅線,讓停車場的出入口更有秩序,原本兩排停車的道路,頓時變得很整齊乾淨。有住戶跟他說,社區都升級了,像別墅區一樣很漂亮,外國朋友來也都很驚豔,聽到這樣正向的回饋,讓鄢健民感到很開心,原本提到負面經驗時,雙眉微皺的神情,頓時展露笑容。

明興里防災演練之軟質擔架搬運。 照片提供/鄢健民

默默耕耘 讓社區變更好

明興里的目標是希望社區能做到增能(Empowerment),即藉由學習、參與、合作共同做防災教學,讓居民能掌控與自身事務有關的能力,並將這份精神擴展到生態保護及教育,還有老人、小孩的學習成長。此外,就是透過資源連結,像是文山安全社區暨健康城市促進會、文山體育會、台北各大學的協助,以專業的知識幫助社區的課程安排和營造,令明興里能更進步。

近幾年鄢健民有接到一些來其他縣市、中國的參訪,他說很樂意分享社區的成果經驗,希望所有人皆能追求共好。他說:「帶頭的就要不斷的去做,維持、做創新。」,這是明興里持續進步及發展的要領,不管再怎麼辛苦,都要打造一個生態、宜居、安全的生活環境。

採訪側記

採訪當天真的非常寒冷,又下著大雨,在戶外拍攝要顧全機器與穩定畫面真的很挑戰,但是蒐集到很多資訊及畫面,感覺這些都不算什麼了。謝謝里長、潘主任和我們分享社區故事,廖鄰長帶我們到社區據點看看!

在採訪時說到社區的代收包裹,是個很貼心物流人員和居民的服務,我們親眼見識到了,但比較可惜的是為時間的關係,沒走到生態步道,希望下次有機會可以再訪明興里,感受一下社區的天然資源。

延伸閱讀

香山阿母 凝聚社區的母親

三峽培育「火金姑茶」 點亮小暗坑生態

三芝農村再出發 打造生態烏托邦

永和的再生 都市美學新體驗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明興里做防災 打造理想生活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