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茉荻、林品妘 / 新竹市
底片相機真的已經從數位時代淡出了嗎?現今只要拿起數位相機,隨手一拍便能立即看到照片成果。但在過去,需要等到三十六張底片拍完,再於暗房內取出底片,並將底片放置進沖片罐。之後在沖片罐內進行藥水的調配,等待沖洗後顯影,最後再用底片夾曬乾,才能看到所謂的照片。想要看到一張底片相機的影像,是要經過如此繁複的步驟。然而即便底片相機不敵二十一世紀的快速步調,可底片攝像的驚喜與感動仍是無法被取代的。這也是為什麼森寫真機店老闆郭宥朋願意不停地嘗試,透過不同方式去推揚底片文化。
森寫真機店
雖然等待底片沖洗的過程充滿未知數,不知道拍攝時是否有對焦、是否過曝等等,但也因此會讓人滿懷期待。而底片成像的顆粒感與自然色調,都彷彿是套了濾鏡,特別的有溫度。所以即使在底片相機式微的時代,底片相機店存在的價值仍難以取代。
走進新竹市北大路的小巷內,遠處便可見招牌只寫著「森」字的底片相機店。它是新竹唯一一間有販賣底片相機的店鋪。老闆郭宥朋是新竹在地人,顧客都叫他小郭。今年三十七歲的他,歷經了底片相機到數位相機的時代。說到小郭第一次使用底片相機,是在大學時期,他說:「就純粹興趣,因為當時底片相機比較便宜」。當年只是因為經濟考量打開了底片生活的契機,沒想到如今成了開設一間底片相機店的老闆。
畢業於法律系的郭宥朋,曾在律師事務所工作,也曾擔任資產管理公司的法務人員,然而對於未來,他想在一個單純、追求美學的環境中工作。因此在二〇一七年時,他決定經營森寫真機店。對他而言,「森」有兩義。一來,小郭經常往返日本,「森」字既是中文也能是日文漢字,又恰巧店內的底片相機大多是從日本進口的;二來,森是林木,除了相應小郭喜歡的綠色系色調,也是期許店鋪生意能如同森林般繁盛。
屬於現代的底片相機店
森寫真機店重視顧客的需求,提供買、修、洗底片的一條龍服務。給予購買者最完整的資訊,且讓他們不必擔心售後無處可詢。「給你的服務態度是從購買才開始的,購買之前當然也要有,但其實真正的服務是在售後」即使超過保固期,小郭依然積極負責。
他分享了一個案例,有個顧客在買完相機回去拍攝時,相機是完好狀態。再次使用卻發現了問題,但已經超過保固期限了。他說:「要知道不是每個人天天都在拍照,那針對於這個客戶來講的話,其實我們會設身處地的去為客戶想」不論是回溯檢視相機是否出了問題,還是第一時間先暫時提供一台相機給顧客拍攝,小郭都盡力去完善售後的服務。
常客何京融與老闆同齡,拍攝底片相機已超過十年,甚至擁有十台底片相機。他說:「當初是從臉書上看到有人分享,因為我對這個很有興趣,所以一看到有人分享,當天下午馬上就來」當年社群新媒體帶他認識了這個充滿老靈魂的地方,沒想到一來便成主顧。「我覺得每個地方應該要有一間這種店,因為這東西可能會不見」隨著底片文化的式微,森寫真機店已是新竹僅剩的一間底片相機店,這也是為什麼何京融認為森寫真機店對他自己而言,以及其他人顧客如此重要。
不忘創新推廣復古之物
隨著網路的普及,促使底片相機有了嶄新的露面機會。小郭善用現今年輕人喜愛的社群媒體 — Instagram,在上頭發佈店內底片相機的實體照片、底片相機相關的小知識,以及顧客使用後的分享,透過所謂的社群經營來推廣底片相機。如此不僅能提升森寫真機店的曝光度,也能讓其他點擊頁面的觀看者有機會更深入了解底片相機。
近幾年掀起的復古浪潮,從黑膠音樂到古著服飾,當然也少不了底片攝像。除了開設的店家,相關的活動隨之而及,小郭同樣投身其中。他與新竹縣的「過日子。宅咖啡」咖啡廳合作,舉辦沖底片體驗的課程活動。「因為底片相機有個很神奇的地方,其實只要你今天學習的程度夠多,你是可以把你的相片自己製造出來,我覺得這個過程很重要」小郭試著親身帶更多人認識底片文化,甚至實際體會底片變照片的過程,希望的是,讓民眾能感受到底片相機的樂趣。
復古風潮之外,文創市集的興起也成了小郭推廣底片相機的新據點。森寫真機店目前有固定參與的是,台中的舊物盛典,以及本日製作社所開的本日蚤物市集,而這兩個市集皆屬於古物的懷舊市集。除此之外,森寫真機店也曾參與台中的晒機市集 — 全台數一數二的老相機市集。小郭走進一個個與底片相機有直接關聯的文創市集,「因為我們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一 起拍底片,開心地使用它記錄自己的生活」。
小郭接著說:「本身既然是一間店,一定相對會有一些社會責任,那我們會不定期尋找,願意跟我們一起來做回饋社會這個舉動的人」除了一般的人像外拍活動,森寫真機店也會籌辦公益外拍。例如與長期關注流浪動物權益的模特兒Sharol Xiǎo合作,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們,透過拍攝模特兒Sharol Xiǎo,練習底片相機的人像拍攝。並且將活動所產生的金額,捐贈至新竹動物保護協會。
無法被取代的溫度
開店兩年來,起初只是透過販賣本身去行銷底片相機,漸漸的開始建立相關活動,再到將所集資金,回饋給社會有需要的組織。從顧客到社會,小郭不再只是一個店鋪的老闆,底片相機亦然不單單是銷售的商品。小郭善用擁有的資源,打開連接當代與過往的渠道,做一個推廣者。讓底片相機可以是承載舊時光的產物,也可以是創造新生活的媒介。
浸泡在充斥科技的二十一世紀裡,「用數位相機跟用手機拍照,你常常發現的一點是什麼?你只有當下的拍照會覺得喜悅,拍完回去整理後會痛苦,尤其是看著重複性非常高的照片」小郭稱作為對影像的疲乏。不論是對於底片拍攝時的珍惜、沖洗底片的期待,還是印有日期的紀念,底片相機仍是個充滿溫度的存在。就像一盞溫煦的光,照進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讓人們在匆忙之餘還能記得生活的感動。
採訪側記
走進店裡,看到滿滿的底片相機還有底片膠捲,覺得非常特別,因為這些都是在我們長大後就幾乎沒看過的東西。而且因為沒有經歷、使用過,感覺格外新鮮。此外,採訪過程也很有趣,小郭跟我們分享了很多故事和想法。從中可以感受到他是一個成熟有經驗的人,同時也是一個敢闖敢講的年輕人。我想這就像他在推廣時融合新舊元素一樣。因為能看到不同的層面,所以能激發出創新的火花。而這些都有助於我們自己對這個文化與撰寫文章的反思。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推廣復古新潮 重拾底片相機的溫度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