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誠、林宏濬、曾鈺庭 / 台北市
手上拿著《圈外》雜誌,一份報紙的厚度,翻開精緻的封面插畫,映入眼簾的是「昭和電視機」日本文化主題、三位非主流職業的人物專訪,以及歷史、法律、靈異等題材文章,合上雜誌前還有令人會心一笑的短篇漫畫,帶給讀者跨領域的閱讀體驗。
發行專屬圖書館的刊物 做出獨特性
《圈外》月刊發行人林廷璋,同時也是私人圖書館「櫞椛文庫」的館長。林廷璋畢業於高師大音樂系,學生時期經常去到圖書館,這讓他對閱讀、圖書館產生情感,於是於二〇一五年開設以保存和收藏為目的的「櫞椛文庫」,館內書籍依照林廷璋對日本文學的喜愛,主要以中日文小說與詩集為主。
林廷璋表示,經營櫞椛文庫來到第二年時,意識到圖書館要有所內容產出,不能被動地等待客人,而是要發行一本刊物,握有自己的話語權,將觀察、看世界的方式利用紙本呈現,做出與其他書店、私人圖書館的差異性。於是林廷璋邀請身旁的好朋友寫手以及作家們,也包含林廷璋本人動筆書寫,讓每個專精於不同領域的人,寫下或繪製出他們對生活的觀察,最終集結成《圈外》雜誌。
於是林廷璋在二〇一七年時,利用群眾募資的方式籌備創刊《圈外》的經費,不過同時期有不少優秀的雜誌,像是《熱帶季風》、《薰風》等,同樣利用群眾募資的方式,《圈外》內容定位相對小眾,也較不被人注目,因此最後募資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林廷璋表示,賺錢維生的方式有很多,若不是打從心底喜歡閱讀,是無法輕易經營閱讀空間或刊物,即使群眾募資無法達標,仍可以利用經營櫞椛文庫的收入發行刊物,或是尋找其他方式填補。
於二〇一九年七月《圈外》正式創刊,並且將原先預計的半年刊改成月刊,如此一來分散出版的成本壓力,也從原先一本書厚度的雜誌,改成輕薄短小類似報紙的形式,不僅符合大眾輕量的閱讀模式,也透過每個月的發行,讓讀者收看《圈外》成為一種習慣和期待。
打破市場雜誌分類 綜合跨領域的創作者
經營刊物最大的困難在於,如何讓大家了解雜誌想呈現的確內容。《圈外》捨棄傳統的雜誌分類,以「感覺」作為分類,例如痛覺、聽覺、視覺、味覺等,讓作家、插畫家、漫畫家等跨領域的人,以單一的「感覺」主題,創作他的所聞所感。
以「嗅覺」的主題為例,寫手劉揚銘以下午四點鐘放學時街道的氣味,書寫初戀的悸動,「制服貼在背後緊張的汗水味,空氣混合夕陽和熱風的味道,燃燒我的鼻腔,看見搖晃著裙襬和馬尾的她,向我走來。」雜誌封面的插畫,以線香、花朵、蘋果、打翻的飲料瓶,描繪出複雜又多重的味道。
林廷璋說:「很多人問什麼是感覺系雜誌,似乎非得分類成文學、商業雜誌,界線清楚才能夠理解,但雜誌不一定要定義的那麼清楚。」這個刊物想要打破雜誌的分類,讓跨領域的人在同一份紙本上呈現,而非依靠市場上區分的類別,去尋找合適的寫手。
《圈外》內容包羅萬象 給讀者多元閱讀體驗
雜誌每期會專訪三位人物,希望採訪圈外的人,也就是讓非主流、核心的人物,能夠透過報導被認識及曝光。例如在「觸覺」主題,專訪幫大體清洗、化妝、修補的禮體師許惠禪,禮體師是平時不容易接觸到的職業;以及訪問恆成紙業,利用觸覺角度介紹各式的紙材,印刷紙雖然在雜誌圈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深入了解紙材的發行人卻不多。
有位時常閱讀《圈外》的讀者表示,喜歡的作家龍貓大王,總用詼諧的筆調書寫電影介紹,但是來到《圈外》則有不一樣內容產出,覺得相當驚喜。林廷璋從凶殺案、龍貓大王從社會文化觀察、劉揚銘則從純愛角度切入,三位寫手利用三種不同面向構築《圈外》中「昭和電視機」此主題,「昭和電視機」內容以一九二六至一九八九年間,日本昭和時期為創作發想,希望透過文章帶給讀者鵝黃色澤的懷舊與溫暖情調,這也與林廷璋對日本文學的喜愛相呼應。
「昭和電視機」寫作仍以「感覺」為出發,例如龍貓大王以「手感」書寫日本泡沫時期對當時社會、文化觀察,「泡沫經濟年代,需要更重口味的娛樂刺激才滿足得了他們,勇者們舉起電流急急棒,肩負娛樂大眾的死亡任務。」書寫泡沫經濟時日本社會氛圍低靡,綜藝節目為抓人耳目,竟將爆炸、電流成為闔家觀賞的綜藝效果。
讀者林君毅提到,特別喜歡《圈外》中恐怖、靈異類的題材,例如關於通訊時代的靈異傳說,訴說通訊設備剛興起而延伸的都市傳說及電影,「陌生人使用我家電話打給我」、「電話是從自己的手機打出來的」等恐怖想像。
甜甜圈美味的地方 在於它的周圍
林廷璋說:「我們尋找這些像是甜甜圈的人物,中間是空心的,不像中間有餡料麵包,好吃的部分是在周圍的地方。」《圈外》雜誌的寫手、漫畫家、插畫家也許知名度並不高,但他們的創作能力在《圈外》的讀者受到肯定,並且長期、持續性的連載,撰寫的內容即便小眾,但依舊有人能品嘗出美味的地方。
《圈外》未來的規畫,希望幫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集結出書,並且透過徵稿的方式,訓練想成為寫手的人,指導他們如何書寫以及寫作方向,讓他們的作品有機會放在《圈外》的臉書專頁上,甚至是刊載。
採訪側記
《圈外》月刊的份量不多,輕薄短小如同報紙,讓讀者沒有負擔的輕鬆閱讀。首次翻開《圈外》時為朋友介紹,雜誌文章題材非常多元,其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是,發行人林廷璋從凶殺案的角度書寫「昭和電視機」主題,此類型文章鮮少出現在雜誌,對於《圈外》收入相關題材感到驚奇,也激起我對《圈外》雜誌創刊背景的好奇心,於是誕生了這篇報導。
延伸閱讀
更多新聞請看生命力
《圈外》集結跨領域創作 打破雜誌市場分類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