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桌遊 帶領玩家在遊戲中認識議題

議題桌遊 帶領玩家在遊戲中認識議題 | 華視新聞

【記者陳雅文、徐浩洋/台北市報導】「他群」創立於二〇一四年,為一間議題桌遊設計工作室。起初,希望透過「好玩」的媒介來接觸議題,讓一切有趣化、不再枯燥難懂。於是,創辦人林煜庭將自身熱愛的桌遊結合議題,開發出第一款關於生涯探索的桌遊《夢想之道》,並陸續推出司法議題桌遊《霧中審判》、社會分配議題桌遊《萬物拍賣師》等,將議題結合桌遊,提供創新的思考管道讓玩家認識議題。

「他群」創辦人林煜庭畢業於中央大學物理系碩士,畢業後便任職於專利商標事務所,擔任專利工程師一職。由於桌遊遊戲中玩家的真實互動、變化多端的遊戲體驗,帶給林煜庭對於桌遊的熱情,並燃起創作桌遊的慾望,於是遞出辭呈,成立「他群」,致力於設計、開發議題桌遊,帶領玩家在遊戲中認識議題、創造對話空間。

創作慾結合議題 萌生創業念頭

「創作遊戲本身對我就是一件蠻有趣的事情!」林煜庭說。本身熱愛看書、喜歡了解關於社會議題的資訊,再結合創作遊戲的慾望以及對於桌遊的偏愛,於是,林煜庭離開物理領域,跨領域踏上開發議題桌遊一路,並創立「他群」議題桌遊設計公司。

起初,「他群」創立的出發點是希望將遊戲與教育做出連結,希望能透過「桌遊」媒介讓學習者更容易學習。而在設計遊戲的過程中,林煜庭發現一個「新的可能性」 — — 將桌遊結合議題,同時能滿足自己的創作欲望,並與自己有興趣的公共議題作結合,將過往嚴肅、抽象的社會議題具象化、遊戲化,帶來新的認識議題的途徑、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萬物拍賣師》:價值多少由你決定

「他群」最新產品《萬物拍賣師》是一款著重於「價值討論」的桌遊。在遊戲中,每位玩家都是一名拍賣師,拍賣師需要盡力拍賣出手上的拍賣物,並用最低的價格購入最高價值的拍賣品,最後帶回最多高價值拍賣品的人獲勝。在遊戲中不論是有形物、無形物皆可以拍賣,舉凡房子、鑽石、垃圾處理、石虎及投票權等等,甚至包含無法量化單位的無形物,如權利、機會、體驗及服務等。

遊戲分為四個環節,選品、介紹、估價、拍賣。圖表製作/陳雅文

選品、介紹、估價、拍賣

在選品的環節,每場遊戲會拿到五張拍賣品,玩家要從中擇一作為下階段介紹的拍賣品。例如:五張拍賣品依序為投票權、甜味、台灣黑熊、塑膠、人身自由權。A拍賣師在疫情三級警戒下,不得不居家工作、二十四小時與小孩相處,因此選擇自己覺得最珍貴的「人身自由權」作為拍賣品。

接續為介紹階段,拍賣師需要盡力介紹拍賣品所帶來的高價值,引誘其他拍賣師出高價購買,其他玩家也可以在此階段提出自己對於拍賣品價值高低的看法,例如:A拍賣師認為,人身自由很重要,如果你們沒有人身自由、處處受限,那麼何來的自主權?B拍賣師認為,在疫情期間寧可犧牲自身的自由,以保障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到估價階段,每位拍賣師依據自己對於拍賣品的價值認定,給出〇到五之間的價值分數卡。例如:A玩家認為即使疫情限制大家的行動,但端午節我仍想返鄉探親,因此願意出最高價值的分數卡以換取返鄉的機會;而B玩家認為,離開家門將會有無限接觸到病毒的可能,出門對我來說是無價值的選擇。

最後拍賣階段,每位玩家需揣測拍賣品獲得的總價值分數,並選擇相對應的拍賣法以及自己願意出多少價錢競標,拍賣成交後,得標者將獲得拍賣品及該拍賣品的價值分數卡。例如:B玩家出1000,A玩家出5000得標,翻開後卻發現B玩家只給「人身自由卡」價值一的分數卡,A玩家便付了大筆金錢購入低價值的拍賣品。

提出看法、討論價值

「投票權,代表民主神聖價值。」、「投票權看似是民主自由,實際上根本就是政黨的變相操作。」、「我還沒二十歲,無法行駛投票權。」、「選來選去,台灣都長得差不多阿!」、「我要自己創一個黨,投票權很重要,大家記得投我!」玩家在介紹階段紛紛提出自己對於「投票權」價值的看法。

《萬物拍賣師》著重探討「價值」的判斷依據,每個人對於同一項拍賣品詮釋的切入點以及表述方式都不同,而當拍賣品被定義和討論其價值的過程,也促成玩家之間大量的討論,包含商品存在的正負面影響、該用多少價值來換取等等。

在玩樂的過程中,大家可以正經的、天馬行空的、無根據的交流彼此的見解,在其中更認識身邊的親朋好友:發現與自身價值觀相符的好友、具有幽默特質的嚴肅玩家、愛好自由靈魂的長輩等等,藉由一來一往的對話中,享受彼此相聚的快樂時光,同時也能促進討論、增加對話。

每位拍賣師討論彼此對於拍賣物的看法,遊戲中氣氛愉快、有說有笑。照片提供/他群團隊

認知啟發、創造對話空間

「每個桌遊其實我們只做兩件事情:第一,認知跟啟發;第二,討論。」行銷長李玠育介紹著產品目標。首先,「他群」希望透過議題遊戲化的過程,帶領玩家認知、意識到該議題,再者為「產生對話」。

「他群」希望在遊戲過程中創造對話的空間。林煜庭認為在一個公民社會,「對話」是促進民主進步不可或缺的元素,但,無論是世代間的溝通、不同群體間的對話都難以在一般情況下進行,然而,在設計適當的遊戲機制中,能創造出一個安全且適合對話的空間,一邊玩樂、一邊討論,間接促成一個議題的對話場域。

《霧中審判》:在迷霧中,你能看見多少真相?

「他群」於一〇九與司法院合作開發司法議題之桌遊遊戲《霧中審判》,故事的背景發生在一座民風純樸、治安良好的小島,經過一場猛烈的暴風雨後,小島便被不明迷霧圍繞,懸疑罪案接連發生、島上一片混亂。島民決定建立調查隊,嘗試重新建立公平的司法體系,但島上有一群躲藏暗處的迷霧者已潛入調查隊之中,試圖破壞小島的秩序……。

遊戲以陣營對抗的方式進行,玩家分為正義方「調查隊」、反方「迷霧者」,在不知道彼此身份的狀態下,正方需找到真兇,給予應有的懲罰,並避免冤獄,不能讓無辜者被判刑;而反方須從中搗亂,破壞調查隊目標,最後,先完成任務的那方獲勝。

《霧中審判》遊戲中分為正義方調查隊及邪惡方迷霧者,小島的秩序究竟能不能被守護住呢?照片提供/他群團隊

遊戲中,每個回合會經歷立法、調查、起訴、審判等階段,立法的階段可以改變法律規則並影響後續的司法程序,例如:玩家可以選擇依據「無罪推定」或「有罪推定」的原則立法,「無罪推定」指需要有足夠的證據才能起訴,可以保護人權,並在起訴階段須持有兩張證據卡才能被起訴。反之「有罪推定」無須證據卡即可起訴,但同時造成冤獄的機率上升。

在調查階段,玩家必須透過搜查、舉證和使用調查卡,甚至是非法蒐證合力找出誰是真正的兇手,並在過程中辨別敵我,避免受到迷霧者的欺騙以及抓錯人的情形發生。

在起訴階段,玩家輪流選一位嫌犯起訴或是不起訴,並且要避免起訴到錯的人,造成冤獄。

在審判階段,審判者宣讀嫌疑犯和案件報告卡,所有玩家一起祕密量刑,並同時打開,審判則考驗大家對於正義的想像是否一致。

恐龍法官亂判刑?

在審判的環節中,玩家將針對嫌犯所犯的罪各自進行秘密量刑,當大家公布各自的量刑時會發現每個人對於同一個刑度的感受不同、對於量刑的價值觀也不同。以遊戲中的案件為例:兇手無意間被害人在巷內虐貓,為了阻止被害者,兇手與其發生肢體衝突,過程中失手將被害人勒斃。

有的玩家會認為殺害是重罪,必須要判死刑;有人認為出於正義的出發點而導致的過失致死,不至於判到死刑的程度;而法官只能依據證據判刑。

「原來大眾民意跟法官所想的心中落差是這么麼大的!」李玠育說著每個玩家對於審判結果共同的回饋。在公開各自量刑的環節,玩家可以針對各自量刑的標準描述,有的人是依據犯罪動機作判刑的依據,有的則是依所造成的傷害為評估點,其中最引人熱議的往往是法官的判刑。

「你就是恐龍法官阿!為什麼判這麼輕?」玩家們針對擔任法官角色的玩家提出質疑。然而,由於法官只能依據檢察官所提供的證據做判刑的依據來源,並依照法條、法源、證據做出起訴,不得參照任何個人的主觀意識,因此,做出的判決與其他玩家差距甚遠,在討論階段接收到平民玩家的猛烈質疑。

而在討論的過程中,大家不僅可以透過「對話」的方式理解各自判刑的標準,也可以透過角色扮演、情境帶入的方式,設身體驗各自角色的限制和考量,並反思真實世界中所發生的社會案件,增加對於司法議題的敏感度,也能換位思考民眾、法官各自的判刑準則。

「在找到真兇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在立法上做很多的取捨,司法就是一個權衡的過程,沒有絕對的好或壞。」遊戲參與者吳俊祥說。

玩家於公布量刑的討論環節,分享各自量刑的考量依據。圖片提供/他群團隊

用適合的媒介 嘗試新的可能性

過往他群創造「遊戲化」詮釋議題的途徑,並使用桌遊作為玩家認識議題的管道讓認識嚴肅的議題變得有趣、簡單。在未來,李玠育期望能透過新事物、新媒介的碰撞,創造出新的可能性,例如:議題結合虛擬實境,用新穎的科技重新詮釋舊議題,創造多元的管道讓更多人能認識並理解。「其實我們的目標是要創造一個他人的社群,最后不是由我們自己來講這個故事,而是讓大家去傳播、讓大家去思考。」李玠育說。

「他群」在未來將持續探索有興趣之領域,並用適合的方式來闡述,一面做遊戲、一面嘗試,並將遊戲與生活做更多、更深的連結,進而促進對話、思考,最後創造一個屬於「他人」的社群。

採訪側記

我與夥伴浩洋本身就是桌遊的愛好者,在準備採訪的過程中,針對他群過往的作品都深深敬佩,佩服他群將嚴肅議題轉譯成平易近人的遊戲,也崇拜著他群所堅持的理想 — — 不停的嘗試,創造新的可能,並促成更和諧的社會。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