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運動多元化 市井小民變主角

 / 台北市

  解嚴二十年,台灣街頭運動從無到有,上街頭抗議的人,也從政治人物變成了市井小民,我們帶大家看看街頭運動二十年來的變化。

  上千民進黨抗議群眾包圍國父紀念館,不過看熱鬧的人,比嗆聲的還要多,這是解嚴前的街頭運動!

  一九八八年,解嚴後的台灣街頭,開始越來越不平靜,一定要這麼激情嗎?一九八九年,無殼蝸牛捲舖蓋,躺平在忠孝忠路上,買不起,睡一晚總可以,學運世代,野百合開花,街頭吶喊的主角,變成了在學學生。

  激情落幕,取而代之的是一場場熱鬧滾滾的街頭嘉年華,百萬人手牽手,繞著台灣一整圈,噱頭十足,創意無限。

  在野的國民黨拚選票,彎下腰,親吻土地的這一幕,讓人印象深刻。

  表達訴求,街頭運動變成組織戰,紅潮團團圍住總統府的這一夜,數十萬人,徹夜不眠,發出怒吼。

  解嚴二十年,百家爭鳴,只是站上街頭大聲疾呼,也別忘了自己爭的到底是什麼。(記者賴淑惠報導)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