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由美國三名學者共同獲得,他們發現水母中的綠色螢光蛋白質,未來可以應用在對抗阿茲海默症和癌症。其中還有一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教授。
這是台灣科技界利用簡稱為GFP的綠色螢光蛋白質所培育出來的螢光豬。這些小豬的幹細胞中,殖入了綠色螢光蛋白的基因,讓科學家可以追蹤幹細胞的變化,了解幹細胞分化修補的過程。
而這項科技,源自於五十年前,日本科學家下村脩,無意中發現水母所發出的綠色螢光。經過多年的研究,現任波士頓大學榮譽教授的下村脩,終於在1965年,從水母身上萃取出,在紫外線照射下會發出綠色螢光的GFP。
哥比亞大學學者查菲(Mart Chalfie)把GFP跟微小的隱桿線蟲結合在一起,用螢光來追蹤觀察微生物的動態,了解基因如何產生特定的蛋白質。而聖地牙哥加州大學的錢永健教授,則是發現了GFP的新變異因子,研發出一連串的色彩,讓學者可以觀察不同蛋白質之間的互動。
三位科學家的接棒努力,讓人類得以利用GFP一窺細胞互動的奧秘,進而尋找治療奧茲海默症和癌症等疾病的方法,因此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出生於美國紐約,祖籍中國浙江杭州的錢永健教授,是繼1986年的李遠哲博士之後,第二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殊榮的華裔學者。﹝記者彭尚興報導﹞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