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7 20:01

都市中的綠園道 打造食物森林

都市中的綠園道 打造食物森林 | 華視新聞

魏宜綸、江欣晏  / 新竹市

新竹市新源街的綠園道,有別於一般公園的綠地草皮,在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與政府、社區居民齊心協力下,去年底以低碳設計,成功仿效天然森林中,植物多元共存的概念,結合糧食生產與生態綠化的目的,打造出全台灣第一座食物森林。

食物森林作物豐收,志工們臉上洋溢喜悅的神情。 攝影/江欣晏

仿效西雅圖 台灣首座食物森林

你能想像車水馬龍的都市裡,也能擁有一片種植蔬果的綠地嗎?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引進了來自西雅圖「食物森林」的概念,在新竹市新園街的綠園道上,打造了全台首座食物森林。

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在三年前到美國西雅圖參訪了由社區民眾一起提案、發想、設計、建造、維護的的必墾食物森林。食物森林的概念是師法四季更迭的大自然,透過觀察,記錄下不同時節適合栽種的植物,並經由多層次的種植,有效地在有限的空間打造出仿天然森林般的食物園地。「食物不該被金錢控制!」這是創辦人之一的格蘭的名言,他認為食物森林的精神就是「共享」 ,而在都市中打造這種生態空間,也能同時綠化環境。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深深認同這樣的理念,於是決定將這個概念引進台灣。

去年年初,基金會開始陸續舉辦許多講座、說明會及相關技術工作坊,也邀請必墾食物森林的創辦人賈姬.葛玫和格蘭.赫里希來台灣跟台北、新北、台中、新竹縣市的首長談何謂食物森林?台灣的公有地可以如何推行?由於新竹市政府非常支持這個綠化城市的構想,於是第一座食物森林示範地就在新竹市市中心落成。

新竹食物森林空拍圖。食物森林提供

都市中的綠園道 凝聚居民情感

佔地兩百坪的綠地上種植了十幾種果樹,包括金桔、檸檬、柚子、芭樂、楊梅⋯⋯等,還有各式香草以及葉菜類,雨水回收系統及生態池則能維持環境平衡。此外,冬季吹東北季風,綠園道因面向東北,位置恰巧就座落風口,所以為了因應氣候挑戰,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在這塊地的北側及東側建土牆,並且種植果樹及固沙、固氮的植物如蔓花生、四季豆,以避免風的侵蝕,土牆內側則種植耐乾耐旱的作物如木薯、雷公根、著手香來撐過冬天。

食物森林的生態池,維持環境平衡。 攝影/江欣晏
食物森林的核心原則是食物共享,圖為志工種植的高麗菜。 攝影/江欣晏

食物森林能夠維持下去,最重要的就是有一群熱心的志工,來自法國的志工克萊表示,「這個社區每天都有很多志工來照顧,我們也吸引各地的人,讓大家知道這個地方。」當地居民自動自發成立了志工隊,積極地幫忙照顧作物,「大家都很願意去了解作物的生長情形,我們提供一些環保的概念,大家都很樂意接受。」志工隊副隊長周伯通表示,因為這座食物森林,凝聚了居民之間的情感,他們還會定期舉行食物豐收派對。

志工隊副隊長周伯通指導大家種植作物的要領。 攝影/江欣晏

推廣城市綠化 打造低碳環境

「基金會一直在鼓勵全台灣的人來做食物森林。」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的經理陳仁真說,他們持續收到很多電話跟要求,詢問能否幫忙做設計,對於這樣的邀請,她說基金會覺得非常正向,但是他們希望能透過全台各地的居民,以自行集結當地力量、齊心規劃的方式,打造自己城市的綠園,所以基金會在網站上提供了建造食物森林的步驟以及注意事項,邀請各界自行做食物森林。

「我們最重要的理念是把友善環境的知識帶給大家。」這是梧桐基金會設立的目的。江文淵先生在二零一三年六月創立梧桐基金會,期待透過思想和行動力,推動並達成全面性的環境綠化,陳仁真認為,「環保就是生活」,不用把環保想得過度沉重,可以透過好玩且正向的活動,比如說食物森林的打造,重新孕育生態環境,透過積極的作為,讓我們的土地變健康。

孩子在城市中也能感受到森林的生生不息。 攝影/江欣晏

延伸閱讀

洗髮精變出一棵樹 歐萊德的綠色革命

「為了海龜玻璃吸管 」推廣減塑生活

做一日農夫 讓都市人在坪林「出走」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都市中的綠園道 打造食物森林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