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間賽跑的挖掘者 蕭菊貞:創作需要瘋狂與傻勁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廖禹揚釜山9日專電)歷時5年,導演蕭菊貞記錄下南迴鐵路電氣化前的最後一段歲月與風光,為台灣留下一片珍貴的記憶拼圖,卻也讓自己負上沉重債務,但她對即將逝去事物的不捨,仍推著她繼續前行。

「我覺得做藝術跟創作的人,都要有點瘋狂跟傻勁」,談到多年來如何在這條並不好走的路上堅持前行,在「南方,寂寞鐵道」釜山影展首映後接受中央社專訪的蕭菊貞坦言,「如果真的算得很清楚,你就不會做這件事了」,「百分之500不會拍紀錄片」。

「你得要有種使命感、要不顧一切」,她分享,當初選擇拍攝南迴鐵路的故事,很多人都感到困惑,「很了解鐵道的朋友都說,台灣的鐵道故事很豐富,像台北、彰化、台中等」,「但我也想跟大家說,如果我在南迴鐵路都能挖出那麼多故事,代表台灣還有更多故事值得做紀錄」。

●從習慣的日常找出倏忽即逝的歷史

在拍攝這支紀錄片的5年期間,蕭菊貞不停往返台北與台中,遙遠路程中常在池上、關山暫歇,「當時一個農民朋友問我,『你拍那麼多人的故事,為什麼不拍我們農民』,我想想也是,同時就拍了一個關於池上農民的紀錄片」。

蕭菊貞來到釜山出席影展前,剛在台北辦完「稻浪上的夢想家」特映,現在還在準備一支關於半導體工程師的紀錄片,「很多人看到池上的好與美,看到台灣半導體的輝煌,但對於它如何從無到有,我們通常都缺乏好奇心」。

現在也在清華大學教書的蕭菊貞說,學生常常問她:「老師,我不知道要拍什麼。」蕭菊貞認為,「不是沒有故事,是你的眼睛太快、速度太快,沒有關心身邊發生什麼事」。

「我一直覺得台灣近代不管歷史、社會、經濟的變化,都是一個太豐富、也太矛盾的地方,都很值得拍攝」,她也期待年輕世代除了個體的生命歷程,能更關心這個島嶼更大一些的歷史與事件,「是不是有可能用紀錄片寫歷史」,她舉例,台灣戒嚴時期有許多暗潮洶湧的故事在當時是無法被說出來的,「他們現在都垂垂老矣,如果現在沒有把握時間做下紀錄,以後就只能追憶」。

她在映後座談的時候也提到過去以紅葉少棒隊、來台老兵為主題拍攝的紀錄片,「即將失去的記憶與故事好像特別吸引我,這可能也是紀錄片導演的特質,看到要消失的東西就會很著急想記錄下來」。

●無法心急的時間賽跑

南方,寂寞鐵道」拍下了已經停駛的復興號、藍皮火車,即將退役的機車頭,以及不復往日的南迴沿線月台,這些只能在片中看到的歷史,都是蕭菊貞與時間賽跑的成果。

「拍的時候我也會想說,為什麼要我來做,為什麼那麼辛苦,但現在拍出來看會覺得,還好當時有拍,不然就沒了」,但趕在事物消逝前的記錄工作,卻也無法心急,蕭菊貞說,「大家都問我,為什麼拍那麼久拍不完,有什麼好拍的」,但挖掘故事需要時間,隨之而來的還有越滾越大的資源需求。

「最大的困難就是時間跟資源」,從踏入紀錄片拍攝至今,蕭菊貞坦言,找資源還是很困難,但近年拍攝器材越來越便利,讓拍攝門檻降低很多,例如這次片中許多在駕駛室的畫面都是蕭菊貞自己拿著手機擠在狹窄空間內拍攝,「國際上與台灣也越來越多紀錄片能上院線,跟20多年前你拍完不知道怎麼跟大家分享很不一樣」。

●養馬不只需要紅蘿蔔

第4度造訪釜山影展的蕭菊貞在這20年來深切體驗釜山與韓國影視產業的企圖心,「我2000年來時還在南浦洞,現在可以看到整個電影基地、影視文化產業、電影工業起來,那個帶動是很大的」。

她指出,「文化工作跟辦活動放煙火不一樣,很難在半年內,甚至一年、兩年就要收割成果」,她稱讚韓國很敢做5年、10年的長期政策規劃,而不是只有短短2年就要看到成果的獎勵、補助。

「有時候培養新血得要幫他鋪路、讓他長肌肉,讓這些『馬』變得更強壯,而不是拿出更多紅蘿蔔,要這些瘦弱的馬再跑快點。」

蕭菊貞也指出,韓國影視文化產業相關法規配合國際市場需求經常修法,但台灣一個法令可能10年才修一次,大大降低競爭力,韓國例子值得借鑑。(編輯:黃自強)1111009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