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5日電)黃昆輝基金會今天舉辦教育政策研討會,台灣大學退休教授薛承泰指出,已經很久沒有聽到學生在寫申論題時,舉手多要答案紙。好的學生沒有減少,但不好的學生在增加。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天在台北舉辦「2022教育政策國際研討會」,海內外多名學者、業界人士與會,台大社會系退休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受邀分享社會變遷與人才培育議題。
薛承泰提到近年變遷,他在台大任教30多年,一開始考5個申論題不讓學生選,答案紙是2張共4面的B4,每次總有幾個學生寫到不夠、舉手多要答案紙。但在他退休前的幾年,已經變成要讓學生自行挑選3、4題回答,答案紙尺寸縮小成A4(還是2張4面),卻已很久沒聽到學生多要答案紙。
薛承泰也提到,現在學生答申論題,不只字數寫得少,還容易寫出看不懂的文字,他常常要去查字典、去猜學生到底在寫什麼。
一次催學生交作業的過程,讓薛承泰印象深刻。他以電子郵件催促多次,最後明言再不交就沒補救機會。學生終於現身,開口卻是說:「老師我知道你很忙,難道我不忙嗎?」
薛承泰表示,台灣從1990年代進入人口紅利期,現在仍未脫離,卻需引入大量移工,可見未發揮人口紅利的威力,人才培育出現問題。當初410教改提出廣設高中、大學,他就擔心浮濫擴張會稀釋有限資源,卻被當成教改的絆腳石。
在後續的問答時間,提問者希望薛承泰進一步闡述,從觀察台大學生的表現中看出什麼隱憂。薛承泰表示,他認為台大的好學生沒有減少,但不好的學生卻在增加,當不好的學生成為多數,整個教學氣氛勢必受到影響。
薛承泰也說,台灣在科學、科技的進步有目共睹,但過去廣設高中、大學,人文和社會學科擴張快速,有一段時間幾乎只要有博士文憑,就能找到教職,難免良莠不齊,社會科學領域應好好檢討。
薛承泰呼籲各界重視人口變遷對教育的影響,未來每年大學新生大概只有10萬人,台灣雖然需要人才,但高等教育浮濫擴張,也會稀釋有限的資源。許多改革的出發點是善意,但要小心「通往地獄之路,往往是由許多善意所鋪成」。
政治大學教育系名譽教授秦夢群也提醒,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台灣人領養寵物的數量,已經超過新生兒出生量。年輕人不婚不生,勢必讓少子女化情況更為嚴重,影響人才培育。
不過秦夢群也觀察到家長對教育態度的轉變,以前比較重視學科、升學,希望學校嚴格管教。現在越來越多家長關注學科外的能力,包括差異化教學、情緒教育等,「現在的父母親,和以前不太一樣。」(編輯:張芷瑄)1111105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