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上海28日電)為賺疫後觀光財,中國不少城市搶發消費券、旅遊補貼;此外,各地文旅局長爭上媒體版面,推銷地方觀光。然而只撒錢、看流量卻未改善旅遊品質,本末倒置的行為也引人詬病。
從去年底鬆綁嚴格的疫情管制措施後,拚經濟成了中國從中央到地方的當務之急。嘗到了農曆年間旅遊復甦的甜頭後,旅遊業認為接下來春季旅遊旺季會出現更強烈的報復性成長,因此各地方政府想牢牢抓住這個機會,在旺季來臨之際,制定相關政策與優惠措施,藉此吸引客流、帶動消費。
據第一財經報導,發放「消費券」是地方政府促進消費與吸引民眾的手段之一,近日江西省發布了春季旅遊優惠促銷政策,其中一項方案是準備了總價值達人民幣8000萬元(約新台幣3.5億元)的各類消費券。
此外,浙江東陽從2月13日到3月31日,發放210萬張文旅消費券;甘肅嘉峪關市從2月21日至3月31日,發放3萬張文旅消費券,補貼金額共計100多萬元。
除了刺激消費的政策之外,「網紅文旅局長」也成了這波行銷活動的一部分,包含四川省甘孜州、湖北省隨州市、黑龍江塔河縣,據不完整的統計,全中國已經有超過100多位文旅局長,頻頻在網上發聲、拍影片,甚至是頻繁接受媒體採訪,藉此推銷在地旅遊。
然而無論是鼓勵旅遊的政策,或是藉由網紅局長的流量試圖變現成經濟成果,學者認為最根本的關鍵仍是「提升旅遊品質」,否則只靠撒錢與網路流量,不但會讓「爆紅變黑紅(因負面消息而走紅)」,而且造成資源浪費。
重慶市政府高級旅遊經濟顧問蒲勇健提到,官員藉由網紅直播行銷當地旅遊,確實有短暫的新奇感,但是真正的市場行銷是遊客的口碑,這些口碑來自網路;四川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教授陳乾康也提到,行銷只是手段,真正能招來並留住客人的,是文旅產品和優質服務,練好內功與做好行銷同樣重要。
報導也提到,隨著「網紅局長」的競爭從藍海變成紅海,宣傳越來越雷同和乏味,而且宣傳是專業性很強的事,一些局長口才不好也沒有上鏡的專業素養,非要卡位當主角,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編輯:張淑伶)1120228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