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特派專欄(中央社記者陳家倫河內22日專電)奧斯卡最佳男配角關繼威是越南出生的華人,越媒與民間對他得獎的消息淡然處之,並未掀起熱烈討論。「他畢竟不是越南人,與我們沒什麼連結」,不少越南民眾這麼看待。
今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來自亞洲的明星大放異彩,除了關繼威以外,還有拿下最佳女主角的楊紫瓊。即使這兩位明星都不是台灣人,但台灣媒體使勁沾親帶故,相關話題至今仍是網路熱點。
做為派駐越南的外國記者,對於越南媒體怎麼報導楊紫瓊、關繼威當然會好奇,尤其關繼威還是在胡志明市出生的華人。只是,連續多天觀察,越南媒體對於關繼威似乎興趣不大,對他與越南的淵源更是草草帶過。
越媒一般的描述是這樣的:「關繼威1971年出生在一個育有9個孩子的越南華人家庭。70年代末,全家離開越南前往美國開始新的生活。在異國他鄉生活4年後,12歲時被美國知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相中…」
越南近年加強對外宣傳,盼增進外界了解,帶來投資與觀光財,與此同時也著重提升內部民族自信,當越南麵包、河粉登上西方知名媒體時,越媒總是鋪天蓋地轉載。然而,在關繼威這一可發揮的話題上,明顯沉默。
外界的好奇紛沓而來,關繼威出生的胡志明市當年是什麼樣子,他又為何離鄉背井前往美國,越南華人是一群什麼樣的圖像?這些未具體交代的大背景,散見在許多文學、電影、藝術創作中。
關繼威生於1971年,當時越南尚未統一,而他呱呱墜地的胡志明市在那時候叫做西貢(Saigon)。做為越南的經濟重鎮,西貢住了許多華人,且迄今仍是,他們的祖先可能為了經商,或因戰亂而遠從中國南下避居。
1975年4月30日,越南人民軍挺進西貢,南越政權垮台,為期20年的越南戰爭告終。數以萬計曾為南越政府工作以及不願接受新政權領導的民眾紛紛搭船離開越南,當中有越南人也有華人。
除了政權交替外,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華人在越南的處境顯得尷尬,部分選擇出走另尋生存環境。現居海外的一名越南華人回憶,1980年代,打開收音機不時都能聽到「船民」、「船難」的新聞。
當時,印尼、馬來西亞、香港都設有難民營來收容這些離開越南準備前往第三國的「船民」,有些人甚至漂到澎湖。香港導演許鞍華就將這段歷史搬上大銀幕,記錄大時代下小民的曲折離合。
於是有了關繼威上台領獎時的那番話:「我的旅程始於一艘船。我在難民營待了一年,不知怎麼地,最終來到了好萊塢最大的舞台上…」這段極其符合美國夢的敘述,上一個鏡頭是在茫茫大海中的載浮載沉。
當前越南社會對於這段歷史的公開討論與回顧仍有限,儘管做為越南公民,現今這批越籍華人所持有的越南身分證上「原籍」仍清楚寫著或許早已故鄉變他鄉的「中國」,他們甚至連一句中文都不會說。
與越南民眾「他畢竟不是越南人」的回答相較,當年那批離開越南現居在美國等地的「船民」與後代們對於關繼威的新聞就在意多了,且尤其關注越媒是否將關繼威的身分誤植成越裔。
原來關繼威今年初獲頒金球獎最佳男配角時,當時部分越媒寫關繼威是越裔,儘管沒有證據顯示是刻意為之,一些美國的越南社群仍在網路上忿忿不平:「得獎就寫越裔『攀關係』,如果是罪犯還會這麼寫嗎?」
國家發展進程通常不會是一帆風順,不只是越南,再怎樣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面前都有想迴避與黯淡的一頁。關繼威拿下奧斯卡小金人,得獎感言背後的千絲萬縷,讓越南不管是高調或低調,外界都有話想說。(編輯:陳惠珍)112032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