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 台北市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4日電)學科能力測驗即將於民國112年1月13日到15日登場,剩下不到1個月,全中教提醒考生平常心,可留意18歲公民權、COVID-19疫情等時事,容易結合學科知識入題。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全中教)錄製影片,並於今天舉辦線上記者會,邀請各科資深教師,提供考前1個月衝刺準備建議。
新北市中和高中教師賴金雪提到,國文科重視閱讀理解,平時就須多元廣泛閱讀,但考前30天建議把有限時間,用在含金量最高的文章上,即教育部定出的15篇選文。
學測重視素養導向,有許多情境化的靈活題目。賴金雪建議考生適度關注時事議題,例如「18歲公民權」的憲法修正案公民複決,以及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疫情管控、兵役制度的改變等,除了可能在選擇題考出來,也可彈性運用為作文題材。
英文科部分,台北市明倫高中教師毛顯鶯表示,題型不會變化太大,翻譯和作文可參考大考中心每年公布的佳作,練習文章中重要的字句和句型。
數學A部分,北一女中教師吳銘祥建議考前最後階段,要熟悉「空間向量」的操作,進一步發展坐標幾何與線性代數;3大基本函數須能辨別圖形特徵,將它們當作模型解決典型問題;能運用機率與統計原理,推論不確定性的題目。
數學B部分,台北市松山高中教師陳家豪指出,高一、高二每個單元會平均出1到3題,因此考前不要偏重或放棄某幾個單元。但也不用地毯式掃過全部單元,建議每3天留100分鐘寫一份模擬試題,寫完後要確實訂正,找出解題的關鍵核心概念。
自然科部分,全中教團隊提到地球暖化、空氣污染、水資源及COVID-19疫苗等議題,都可能入題,考前可多關心;生活中與科學原理有關的物品,如暖暖包、乾燥劑、加水自動加熱的食品等,也都值得瞭解。
社會科部分,全中教建議考生可多瞭解疫情與人的關係、美中台外交關係、經濟恐慌問題。過去考過的題目,仍可能以相同概念下,變化為其他題目,因此仍可多做考古題。(編輯:張雅淨)1111214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