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18日電)台灣歷經抗疫1000天,一度人心惶惶,所幸有許多人堅守崗位,陪伴民眾度過難關,北市防疫計程車司機總調度林宜蓁今天表示,這次「運匠」們的表現太令人感動,希望因此改變民眾對「小黃司機」的舊印象。
林宜蓁今天出席由台北市立文獻館出版的「我們與疫的距離:抗COVID-19臺北群像」新書發表會,並與文獻館館長詹素貞、台灣醫學史專家張秀蓉、台北聯合醫院總院長璩大成、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巫彥德進行座談。
林宜蓁表示,她擔任防疫計程車司機調度工作長達兩年半,一直做到懷孕生產,計程車的台數從3、5台到幾百台,從原本8小時到後來一天工作很長的時間,全程都要穿戴防護衣,「身為防疫總調度,一邊開車一邊調度,還要安撫乘客情緒,壓力真的滿大的」。
林宜蓁說,面對確診者的茫然與手足無措,司機成為接住他們的一雙手,「雖然司機們自己也很害怕,但還是願意站在防疫最前線,把確診者安全送達隔離的所在,讓民眾感到放心,真的要感謝車隊至少1500名防疫司機的辛苦」。
巫彥德在防疫期間協助台北街頭的街友進行防疫,包括發送口罩、快篩及就診,巫彥德表示,疫情一開始他跟夥伴們也不太確定要不要做這件事,「如果有一個街友感染,可能是一百個感染,因為他們睡得很近,若陪他們去看醫生,或跟他們靠得很近,就可能會感染,只要靠近,工作人員也要被隔離」。
不過巫彥德後來發現,恐懼會創造恐懼,愛則創造奇蹟,長期下來協助街友的工作人員都沒有被感染,另一方面,許多街友也會幫助新來的人,告訴他們不要緊張害怕、會有人幫助你,讓巫彥德看到底層社會所產生很強的互助能力。
張秀蓉則分享疫情期間的觀察,她表示日本時代遇到疫情就先請專家即時研究,我們這次也做到了,許多表現有目共睹,但張秀蓉說她也快80歲了,雖然會用電腦,身邊的老人家卻沒辦法像她一樣,因此常感到無助,張秀蓉說,未來政策一定要照顧高齡者的需求。(編輯:李亨山)1120218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