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賴于榛台北29日電)台北港是北部進口車到港第一站,碼頭上滿滿壯觀名車常是新聞熱點;其實,台北港倉儲區仍在持續擴大中,靠著接收北部公共工程等營建廢棄土填海造地,除省下新台幣440億元經費,還有望提早8年完工。
位於新北市八里區的台北港,本來被視為基隆國際商港的輔助港,但近年來地位日益重要,除進口車常形成壯觀車海,也是風電業者重視的綠色物流基地。
交通部民國85年著手規劃建設台北港的離岸物流倉儲區,88年提報台北商港物流倉儲園區填海造地計畫(含第一期圍堤工程計畫),打算在八里外海圍堤抽砂填海造陸,建設離岸物流倉儲區,圍堤還能保護貨櫃碼頭免受颱風巨浪,但沒有具體開發時程。
可能胎死腹中的開發計畫,在91年出現轉折,行政院當年核定台北港整體規劃及未來發展計畫時,提及可利用北部地區營建廢棄土、水庫及河道清淤土方填海造地,接著94年正式核定台北港物流倉儲區填海造地,去化營建產生的土方、省錢、減碳效益一次滿足。
記者實際造訪台北港,碼頭一側是滿滿的進口車,另一端,砂石車一輛輛行駛在堤上專用道路,些許顛簸,偶有揚塵,慢慢開往台北港離岸物流倉儲區填海造地處,為台北港的未來增添更多可能性。
●填海造地3效益 省錢、減碳、去化土方工程會主委吳澤成對記者表示,倉儲區原採抽砂填海計畫,每方估計約需要新台幣600元,改為接收土方後,因去化北部公共工程土方,一方可以收150元、民間土方也有280元,一來一往計算下來,為整體計畫節省約440億元公帑。
吳澤成指出,目前民間土方一年只收40萬方,未來若是需求都滿額,可以考慮動態調整,但依然會以公共工程土方為主。
吳澤成還說,原計畫預計134年完成,依目前收土等進度,有希望在126年完成,提早8年;另外,從原先抽砂造地改為填海造地,換算浚泥船與柴油車碳排放量後,整個計畫一共能減少27.5萬噸碳排放。
台灣港務公司總工程司沈光青受訪指出,台北港分為東碼頭、南碼頭、貨櫃碼頭、倉儲區等區域,靠填海造地形成的離岸物流倉儲區填土區,整體區域面積規劃為339公頃,共分4期執行,總共可收容7325萬方的土方,目前已經收容約3425萬土方,多數都是來自北部地區的公共工程土方,也讓第2期接近收尾階段。
他表示,目前倉儲區一年收土約550萬土方,陸運土方依照環評要求,一年上限為420萬,另外130萬土方是走海運途徑而來,以及只用於防風林造地的中鋼轉爐石。沈光青說,一輛卡車單趟只能運送12土方,台北港真的是一車一車這樣慢慢填實起來的。
●防土方遭掉包洗單 收土過4關砂石車還要裝GPS土方生意過去黑影幢幢,但在台北港,因為進入港區的聯外道路單純、方便管理,並特意將過去在港區外的土方檢查站改設港區內,避免紛擾。吳澤成視察時也提醒,港務公司要確保進場土石方品質及經辦、廠商的操守,務必依規定處理。
沈光青說,目前造地所收的土方有其限制,包含營建剩餘土石方以及營建廢棄物當中的礫石、砂、土壤、破碎至10公分的磚瓦與混凝土塊,以及含水量超過30%的土壤,這些都會視造地時的土壤軟硬程度,交錯使用;另外也配合政策收合乎規範的中鋼轉爐石,用於防風林區域。
根據港務公司資料,土方進場管制流程共有4關,過了基本地磅區後,第一關是自主檢查,由出土方派人進駐港區,確認出土車與土方是否無誤,第二關則是港務局透過事前就收到的車輛名冊,辨識來車是否正確。
第三關是進場檢查,港務公司人員在這個階段會要求砂石車亮出車斗土方,以目視方式確認是否夾雜垃圾等廢棄物;最後一關則是落地檢查,透過怪手翻攪,確認沒有被放入「添加物」。
他表示,檢查關卡全程有監視系統輔助,且對外公布即時影像,每台車也都得填進場紀錄,若有狀況,全都能回溯檢驗。
根據港務局資料,自填海造地以來,退車率平均落在千分之一。沈光青說,因不符標準遭退車頻率不高,1天大約1輛車,但近2個月出現較多部分土質不符、夾雜廢棄物,以及粒徑大於10公分的磚瓦與混凝土塊,才稍微讓退車率升高至千分之五。
過去土方運送常被詬病有中途替換土壤、運送他案土壤、載少報多等換料、買單、洗單的爭議,沈光青則說,106年起已經要求出土機關使用配置GPS的運送車輛,若遇檢舉或需要時就得提供行駛軌跡,搭配上述管制,類似爭議已幾乎不復見。
●填海造地兼去化土方 全台還有76處潛力區吳澤成說,由台北港案例可看出填海造地可去化土方,還有節省經費等優點,因此已要求內政部去除環境敏感地區後,盤點能做類似計畫的區域,這樣可讓各主管機關或地方縣市政府未來在推動大型公共工程時,同步思考是否有適宜地區填海造地,一舉數得。
根據工程會資料,內政部利用民國111年相關圖資套疊盤點後,潛在填海造地區位共計有76處、3萬3676公頃,資料已上傳至國土規劃地理資訊圖台。(編輯:郭無患)1120429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