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22日電)作家鹿苹與朱天心今天在台北「文房‧文化空間」以「小說中的離散與聚合」為題對談,鹿苹表示,自己曾因沒有計畫、只想逃走而開始流浪,卻因而開啟寫作之路。
鹿苹是詩人瘂弦的女兒,1970年生,高中畢業就出國讀書,回想學習外語的歷程,鹿苹表示「當時的語彙不夠,讓我覺得自己只是個呆瓜」,沒想到經年累月生活及書寫,竟成為為一名「翻譯家」,「將過去難以說明的畫面,以現在的自己去翻譯、重述。」
鹿苹曾深受失眠困擾,睡不著的時候腦袋總是在播放各種影像,包括看過的電影、正在成形的故事,後來她開始寫詩,曾出版詩集「流浪築牆」;為了探訪敘利亞詩人的家鄉而遠走大馬士革,後來敘利亞爆發內戰,促使鹿苹完成小說「左手之地」的,「甜麵包島」是鹿苹最新作品,近期由印刻文學出版發行。
鹿苹說,她在「甜麵包島」生活3年,這裡曾被「英國、法國殖民過。來這裡學醫的醫學生們,幾乎沒有人選擇留在這個島。我突然感受到這個島的悲哀。而我自己其實就在一個被殖民過的島嶼長大,意識到這件事之後,從這個角度看這個島,特別讓我感到心疼」。
「甜麵包島」的三篇故事,都提到了死亡,鹿苹表示,遇到不知道該怎麼辦的事,她都是以死亡做為思考的結尾:「我知道我會死,如果我死的那天會覺得不做或做什麼很可惜的話,那我就去做」。
鹿苹說,這是一個很不耐煩的思考方式,但因為這是她的所習慣,寫完這本書的時候,她其實沒有發現死亡距離故事中的角色那麼近。
朱天心表示,「甜麵包島」充滿現代人的離散故事,這樣的離散可能是城市或國家之間的移動,也可能是個人的自我放逐。如同剛過世的米蘭昆德拉,他也曾被流放、被迫離開捷克。
朱天心說,離散另一個說法可能是「從一個文明到另一個文明;或許更極端的、如普魯斯特所說,我們是以一個陌生人的身分來到這個世界,並以另一個陌生人的樣貌離開世界。」(編輯:張銘坤)112072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