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15日專電)台灣策展人朱峯誼及藝術家黃奕翔、張文菀正在紐約駐村,近期參加布魯克林區開放工作室活動,發表駐村階段性成果,與多國藝文同行交流,開拓人脈之餘打開視野。
朱峯誼、黃奕翔經文化部選送,赴紐約ISCP國際藝術工作室,與來自27國的35名藝文人士駐村5個月。張文菀則在三角藝術協會(Triangle Arts Association)駐村。3人上週末參加布魯克林多家藝文機構合辦的開放工作室(Open Studios)活動。
朱峯誼以宗教、鬼神、占星等尚未被現代科學證實的神秘學為主題,探討日治時期至今,台灣藝術家怎麼運用神秘學關懷政治、社會等議題。除在開放工作室發表研究成果,他也邀請藝術家陳瀅如、梁廷毓、姚睿蘭以相關錄影作品參展,希望紐約藝文愛好者認識台灣當代藝術發展脈絡。
黃奕翔創作包含影像、裝置及雕塑,去年在紐約因緣際會認識一名性工作者,期望今年駐村期間訪談更多性工作者,製作錄影作品及繪畫、裝置等衍生創作,參加開放工作室時展出前期成果與作品草圖。
張文菀駐村期間訓練自己成為生活觀察家,平時蒐集物件,寫下為何要留在工作室的「藉口」,在路上拍照,也要以幽默方式為影像留下一句話,說明照片與生活的關係。她在開放工作室展出作品集,勾起紐約客共感,之後可能集結成書。
3人今天在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分享駐村一個多月的心得,以及對這座外號「大蘋果」的城市有何感覺。
朱峯誼時隔10年再訪紐約,深感紐約人多、機會也多。
他說,紐約對藝術文化的重視與市場規模更甚台灣,只要做好準備,可迅速找到對研究主題有興趣的人,經由深入討論激發想像與合作機會。過去研究著重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的應用,之後想探討神秘學怎麼應用在美國當代藝術上。
黃奕翔形容紐約「誘惑」很多。過去在台灣,他期許自己充分把握機會就好;到了紐約,他被身邊的同行影響,積極申請其他駐村單位,開始對職業生涯有更多想像,開拓以往在台灣看不到的創作邊界。
張文菀發覺紐約客似乎都像藝術家,藝術家在這座城市備受尊重。她認同朱峯誼、黃奕翔所說,紐約機會多,但競爭者相對更多。在紐約出頭要會更多事情,必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且要設定目標,不能隨波逐流。(編輯:)1130416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