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大與台達基金會推珊瑚NFT 盼喚起生態意識

亞大與台達基金會推珊瑚NFT  盼喚起生態意識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 台北市

(中央社記者蘇木春台中6日電)亞洲大學、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推動「收藏演算珊瑚NFT、支持珊瑚復育」產學合作行動,在網路交易平台每賣出一個NFT,基金會就會代種1棵實體珊瑚,希望喚起大眾對生態議題的重視。

亞洲大學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即日起至11月20日於亞大現代美術館共同舉辦「地球˙脈動中」生態與藝術特展,展覽透過紀錄片、影像與藝術品,展示生態與藝術的關係,共同關注地球環境。

由特展衍生出的「收藏演算珊瑚NFT、支持珊瑚復育」產學合作行動今天舉辦記者會,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福爾摩沙藝術銀行共同創辦人黃文君與生成藝術家劉乃廷等人皆出席。

蔡進發會中致詞時表示,亞大與台達基金會攜手組成「珊瑚復育NFT」團隊,所生成的珊瑚藝術NFT,為「元宇宙與NFT」的結合,邁出創新永續發展環保科技腳步。

亞洲大學產學長王昭能說明,「演算珊瑚藝術NFT」分5批發行,第1批共80株生成珊瑚藝術NFT,由劉乃廷創作演算成功,於10月5日晚上11時,採低碳區塊鏈的「Tezos」加密貨幣,在「fxhash」平台交易,14秒瞬間被秒殺, 顯見收藏家對於生成珊瑚藝術NFT的關注度,剩餘4批將在未來4周持續上架販售。

張楊乾說,氣候暖化危機持續發生中,海溫上升將使珊瑚白化更為嚴重,一旦升溫超過攝氏2度,多達99%的珊瑚可能消失,目前基金會在東北角推動的珊瑚復育計畫,預計3年內可復育1000株珊瑚苗。

張楊乾指出,在這次行動中,收藏家每買一個NFT,基金會就會在基隆海科館外的潮境海域,代種植1棵實體珊瑚,希望喚起社會大眾對生態議題的重視。

「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相較於常見的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都屬於「同質化代幣」(Fungible Token),每個NFT都有其獨特性、不可替代性和稀有性,也因為區塊鏈技術而具備防偽特質,特別適合藝術品、遊戲、身分認證等應用。(編輯:李亨山)1111006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