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賴于榛台北9日電)數位身分證政策在2021年暫緩,工程會官員說,調解進行中,12日將邀請內政部、中央銀行印製廠再度協商,而目前已經施做完成部分如先付款,未來仍可以使用,不會有損失。
內政部原定2021年7月全面換發數位身分證,並在1月先進行小規模試辦,但爭議始終未停歇,內政部在當年1月的行政院會報告「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換發檢討評估」後,行政院決定暫緩換發新式身分證計畫。
當時行政院說明,政策只是延緩實行,恢復後所投入的相關經費都不會浪費,已先購買的機器、卡片只是延後執行履約,未來都會發揮成效;軟體、第三方驗證的廠商不會因延遲受到影響,製卡公司、中央印製廠則會產生延遲的損害,需進行契約盤整,依法處理。
近日媒體報導,數位身分證政策暫緩,相關廠商向政府求償新台幣5.26億元,加上已採購機器和場地費等費用約5.24億元,總計超過10億元,雖然針對履約爭議已召開過4次協調會,但都破局,若第5次協商也破局,10億元恐由民眾買單。
行政院長陳建仁上午說,數位身分證政策牽涉央行與委外單位的法律爭議,已由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協助處理,沒有10億元全民買單的情況,且政策將在個資獨立機關成立後,再進行後續研議。
工程會官員下午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指出,政策目前是暫停執行,因此與廠商的合約必須做相關處理,工程會採購申訴審議委員會已接受廠商申請調解。
官員說,工程會預計12日再邀請內政部戶政司、中央銀行印製廠及相關業者,協商配合政策辦理的合約處理方式,目前已經施做完成部分,如先付款,未來仍然可以使用,並不會損失。(編輯:林興盟)1120509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