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台灣現代版畫先驅廖修平 傳承藝道薪火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以豐沛的創意和色彩、為台灣藝術灌注能量,還有知名的版畫家、廖修平。廖修平被譽為、台灣現代版畫之父,而他作品的創意來源,則是台北萬華的龍山寺。他說,從小常跟著母親去拜拜,廟宇屋瓦的色彩和祭拜的器具、物品,都成為他創作的瑰寶。

在國外留學、發展期間,他以傳統「廟宇」為中心,創作了許多藝術符號和圖騰並結合西方的版畫技法,作品驚豔國際。如今83歲的他,仍持續創作、舉辦展覽,帶您一起來欣賞。

東方宗教信仰的傳統神桌和器物,裝進西方油畫中,豐富的色彩變化,呈現出台灣鄉土特色美。

木板浮雕塗上壓克力顏料,一白一黑代表白天與黑夜,共通點是正中心紅色的圓,表達自然的變與不變。這是台灣版畫家,行政院文化獎得主,廖修平的經典之作。

七彩的漸層,散發出金屬光芒!長年旅居國外的廖修平,接受西方文化洗禮,但他的作品中,仍常見四季變化的虛實、陰陽等東方哲學元素。廖修平是台灣現代版畫先驅,聞名國際獲獎無數,更受邀世界各地展覽,2019年首次在台灣民間商業藝廊,舉辦個展。

策展人北藝大博物館研究所所長表示:「其實我們全部可以看到,他的作品裡面的圖像,都是我們很熟悉的、平凡的、樸素的,平凡的器物但是他卻能夠在他的構圖中,以及他在色彩使用上 ,尤其紅跟黑以及金黃透過這樣子神聖性的色彩,使得這些樸素的符號,產生高貴的美感。」

版畫家廖修說:「這個是我們台灣特有的這種民俗的色調,外國沒有的,同時我的畫面上,也經常會出現對稱這是我們東方人的思維。」以前我住在龍山寺的對面,對面是一個公園,大的公園我小的時候,我母親常常要來初一十五要來拜,所以有時候跟著她進去裡面燒香拜拜。

1936年出生的廖修平,從小在萬華長大,廟宇裡的民俗符號,成為他創作的啟發,不論是屋瓦梁柱的色彩、香爐供品,甚至是階梯的迴紋,都曾出現在他的作品中。

15歲開啟藝術創作,至今將近70年,廖修平台師大美術系畢業後,曾留學日本、巴黎,後來到美國發展,他以台灣民俗為題材,驚豔國際藝壇。在那個台灣,只有木刻版畫的年代,廖修平已跨足油畫,各式版種與複合媒材,是台灣戰後藝術史上,備受尊崇的「台灣現代版畫之父」。

台師大美術學系暨研究所名譽教授王秀雄表示,他在台灣的現代版畫教育扮演了教父的角色,他就是說得到了兩個大獎,獎金完全拿出來,鼓勵十青版畫協會做一個獎學金等等的獎金,台灣現代版畫的一個成就,假如沒有廖修平的話現在不知道如何。

2002年廖修平返台定居後,不時到各大學院校開班教學,但其實早在1973年,37歲的廖修平就曾在台師大、文化大學等學校任教,將出國進修時所學引進台灣,更出版工具書,推廣版畫藝術。1983年進一步協助文建會,策畫「國際版畫雙年展」,將台灣版畫推向世界舞台。

版畫家廖修平說,藝術是沒有國界的,因為我參加外國的常常會波蘭的、美國的、法國的、英國等,沒有國家他們跟我們台灣沒有邦交,但是作品毫無關係,所以才建議政府辦國際性展覽這個最重要就是說,可以把台灣的年輕的藝術家,參加這個國際性展覽會,他們就看到台灣的作品。

為台灣版畫,奉獻人生精華!2002年廖修平卻遇上人生最大悲痛,結褵40年的妻子吳淑真意外過世,失去摰愛造成廖修平, 生命中無可言喻的痛。2002年太太去看鳥,不小心失足,第二天走了,當時做惡夢,夢到大地好幾千隻手出來在掙扎,後來得憂鬱症吃藥,大概半年後,就做手,素描也有、版畫也有,後來就把它做立體的,做完就比較不會有這個問題。

將生命的撕裂煎熬,融入作品中!巨大的悲傷終於有了出口,廖修平漸漸走出傷痛。近年來的作品,用多媒材呈現平安寧靜的心境,跳脫從前較為理性的表現,更多了份感性的溫度。生活符號系列,開始以紅黑金吉祥色,讓畫面充滿喜氣,更利用庶民日常,找到藝術元素,創造出一件件,充滿視覺美感,與文化價值的作品。

版畫家廖修平,常常在鼓勵年輕人要走出去,去看人家才會有更開闊的眼界跟見識,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文化、社會的背景要站得住腳,然後一定要做自己的東西,再差再不好也都是自己的東西,因為做得再好,學人家的都沒用了。

鮮明的兒時記憶,故鄉吸收的在地美學,成為他創作靈感的根源,牽連並影響著廖修平的一生,而他富有東方色彩的作品,更讓世界看到台灣。廖修平精通各式版種,技法純熟毫不藏私,他開班寫書創立學會,是台灣版畫發展重要推手,更為台灣美術史,寫下精彩一頁。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