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行北二高

張世輔 羅益民 報導  / 新竹縣

  有一項別開生面的馬拉松比賽,將在北二高的樹林到龍潭段進行,這是國內第一次有馬拉松比賽,在高速公路上開跑,因此格外引人注目。北二高耗資一千七百多億興建,曾經被形容為一條高科技的公路,到底北二高的工程有什麼特別之處?面對西部的運輸又能發揮多大的功能呢?在北二高即將完工通車前,介紹北二高是如何克服各種工程上的困難,以及它的特殊風貌。

  一邊是川流不息的擁擠車流,另一邊則是數十台重施工機具積極趕工,這裡是中山高速公路和北部第二高速公路,交會的新竹系統交流道,為了趕著農曆春節前,完成北二高中和到新竹北上路段的通車,七百多名工作人員正全力以赴,為交流道閘道的主體工程而流汗賣力。

  從民國七十六年開始,在國內已經停頓了十多年的重大公共工程建設,又開始動了起來,北二高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克服了用地取得、人才短缺和技術斷層等困難因素,北二高的完工通車,不僅可以紓解西部運輸擁擠的情形,和帶動西部走廊的區域發展,更象徵著國內工程技術上的重大革新。

  北二高總長度為一百○八公里,主線從汐止到新竹大約九十公里,中間經過台五線、木柵、新店、安坑、中和、土城、三鶯、大溪、龍潭、關西、竹林等交流到,包括兩個收費站,以及一個服務區,受到地形的限制和用地取得困難的影響,北二高主線多經過都會邊緣的山區,因此在工程設計和施工難度上都超脫人們的想像。當車行通過二十二線道,全國最大的樹林收費站後,沿途層層山巒,高低起伏的景觀,令人心曠神怡,這座擁有六線車道,主體結構堅實壯觀的通道,可不是真正的隧道,它是國內第一座挖空後再回填而成的假隧道。

  這塊爭議最大,民眾抗爭最久,直到去年年底才取得的土地,能在短短的幾個月,以興建假隧道的方式獲得解決,不僅讓中央和地方雙雙蒙受其利,更是國內工程技術上的一大創舉。北二高經過大溪交流道後,全線坡道逐漸升高,這裡有很多外籍勞工正頂著烈陽,在鋪設全長九公里的剛性路面,由於剛性路面完全是以混凝土鋪成,再施以刷紋,以增加行車時的摩擦係數,因此非常適合在多雨山區的爬坡路段鋪設。

  不過,由於剛性路面造價較高,因此,國工局計畫先在北二高鋪設九公里,以便做為日後國道全面使用時的參考。汽車行經龍潭交流道後,就進入北二高的最高點,海拔310公尺的龍潭大開挖,這裡原本是一座茶山,現在卻被挖成一個凹形谷,由於工程浩大,儘管投入了上千人全面施工,龍潭大開挖仍是北二高全線最早動工,最晚完工的一個路段。由於這一帶雨量相當豐沛,因此工程上特別致力於地下水改道,和山坡分層排水的設計,此外,景觀的綠化工作也是這裡的特色。

  北二高越向南行,橋梁特別多,北二高橋梁的工程和技術堪稱已達世界水準,這座牛欄二號橋,因為去年五月發生工地意外,造成人員二死二傷的慘劇,而遠近週知,施工單位的士氣也一度跌落谷底,不過現在工作進度不但不落後,反而超前了15%。從橋下仰望,牛欄二號橋工程的艱巨和偉大令人震撼。

  除了牛欄二號橋,長793公尺的頭前溪橋,更啟用了國內首次從歐洲引進的「節塊推進工法」進行施工,創新了國內橋梁工程的技術。所謂節塊推進工法,是每一塊由混凝土所形成的節塊,事先在兩邊橋台的臨時鑄場內鑄造,當節塊達到一定強度後,再將節塊以千斤頂向橋的中心方向推進。

  行過高山,穿越橋梁,北二高曾多次因為地形限制、勞力短缺、砂石風波和天候惡劣等因素,一再延誤工期,不過工作人員卻絲毫不敢鬆懈,日夜趕工,以求早日通車,展望未來,這個標榜以提昇民眾行車品質為目標的「高科技公路」,將會無限制的延伸下去,使城鄉的差距消弭於無形。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