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福利面面觀

張世輔 蕭若華 報導  / 台北市

  最近,國內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老人福利的問題,由於年底縣市長選舉已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因此為了爭取選票,各黨派無不在老人生活津貼,或是老人年金制度的規劃上大作文章、一較高下,令一般的民眾卻是眼花撩亂。不過問題是這一連串喊價、叫賣之後,這些所謂的老人福利,是不是就真的能夠滿足高齡長者的需求呢?除了金錢,老人到底還需要些什麼呢?

  如果您六十五歲以上,在看完這則廣告之後,是否會問到底誰才有資格支領老人生活津貼?中低收入戶的標準又是什麼呢?事實上根據內政部的規定,老人生活津貼是一種社會扶助系統,完全由政府支付,凡是家庭總收入平均每個月,沒有達最低生活費用的標準,而且未經政府補助,跟未經收容安置的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發給生活津貼。

  以台北市為例,最低生活費的標準是5730塊錢,家庭總收入未達這個標準的老人,每月可以支領生活津貼4650元,而最低生活費的1.5倍是屬於中低收入,可以支領3000塊錢,也就是說總收入未達8595元的老人,每月可以支領3000元,目前有資格支領的老人只有三萬名,由此可知,老人生活津貼適用的範圍十分的嚴格,不過日前行政院長連戰宣佈,從明年七月份起,將大幅放寬生活津貼給付範圍,除了現行最低生活費的標準1.5倍的生活津貼,由3000塊錢調高為6000塊錢之外,1.5倍到2倍之間的中低收入的老人,也就是每月收入在8595元到11460元之間的老人,都可以支領3000塊錢,預估受惠的人數,將由目前的三萬人增加到二十二萬人。

  除了生活津貼,老人生活支助的另外一項制度是「國民年金」,又稱為「老人年金」。不過這跟部分縣市長候選人宣稱,在選舉後將普遍發放「敬老年金」給老人,是完全不同的,因為任意叫喊3000塊或5000塊錢的「敬老年金」,是不符合老人福利的公平原則跟實際的需求。

  簡單的說,國民年金是一種社會保險制度,而不是白吃的午餐,也就是民眾在年輕的時候繳交一定的保費,先盡義務,到了老年退休的時候,才支領一定的年金,以安享晚年,所以民眾要有「高福利高保費」的心理準備。

  由於年金制度是一項攸關國家整體發展的重大工程,因此稍有不慎,就會影響到國家的經濟發展跟財稅制度,以及國民的儲蓄能力跟就業意願,因此西方福利國家已經將年金制度,朝更務實的方向修正,國內如果要實施,也將仿效西方先解決財務精算的問題。

  好在,政府計劃以一年的時間詳加規劃,並且將年金制度跟生活津貼納入老人福利法當中,使得它更具強制性。從這一波老人年金制的攻防戰中,不禁使許多人迷失在充滿了煽情語意的包裝中,有人就認為,只要給錢就能夠解決老人福利的問題。

  的確,根據主計處的調查顯示,有超過60%的老人希望跟子女同住,不過當社會上三代同堂逐漸減少之後,老人最關心的切身問題,是疾病醫療跟安養問題。這位七十八歲的林老太太,中風四年多了,雖然說話很清楚,不過仍然需要有人二十四小時的照顧,兩年前,為了不讓子女操勞,林老太太好不容易申請,住進了耕莘醫院的護理之家,由專人照顧。儘管思親心切,不過兩年來,林老太太學著讓自己習慣這裡的一切,她只希望子女有空來看看她就好了。

  事實上,對住在這裡的五十多位慢性病的老人來說,已經是很幸運了,因為國內安養機構雖然是四處林立,不過像耕莘醫院這樣設備齊,照顧好的安養中心卻少之又少,而且一床難求,使得決大多數的老人,只好留在家裡接受照顧。不過,從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發現,慢性病老人死於併發症的比例相當的高,其中家庭疏於照顧是主因,井護理長就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

  正確照顧中風老人或者是老人癡呆症的人,除了要定時給他們翻身、拍背跟換尿袋,還要幫助他們復健、刺激反應,這些都不是一般人所能勝任的工作,好在,近來國內有些醫院跟機構,開辦了居家護理跟居家看護的服務,協助民眾照顧老人,不過由於這些服務體系分布零星,不夠完善,無法滿足過多民眾的需求,因此規劃成立小型社區式的安養中心,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除了提供醫療跟安養的服務,社區安養中心也是老人休閒娛樂、知性學習跟人際交往的最佳場所,讓老人安養能獲得全面的關照。此外最近國內也有部分的業者,自日本引進了中高年齡專用的住宅規劃,讓中高收入的健康銀髮族,能夠獲得另外一種安養照顧,在國內,這股風氣正隨著人口高齡化的趨勢興起。

  社會變遷,銀髮壓頂,照顧老年人應該要像疼惜子女一樣,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給予不同的關照,對重病纏身、生活困頓的老人,我們應該要確保他們在經濟跟安養上,獲得妥善的照顧,而對於身心健康、生活無虞的銀髮族,我們則應該讓他們開展新的生命力,並且建立回饋社會的管道,古人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應該更加珍惜這些寶貝,因為老人是安定社會的最後力量。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