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激盪迎祥致和-回顧與展望(二)

綜合報導  / 宜蘭縣

  民國八十四年,台灣地區的政治情勢,由於第三屆立委選舉,以及第一屆民選總統活動的提前開跑,顯得格外的熱鬧而緊張。不同政治派系的候選人,在激烈的競爭當中,還是不免會有意無意地挑起統獨問題,以及省籍對立,激起的政治氣氛讓小市民跟企業家捏了一把冷汗。但是總統選舉即將到來,國代選舉活動也快要開跑,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得到什麼啟示,又應該記取哪些教訓呢? 節目走訪許多民間意見領袖與學者,聽聽他們的意見。

  民國八十四年年底的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在野黨分別以「給台灣一個機會」,和「三黨不過半」的訴求,強力挑戰執政黨,由於參加首屆總統直選的候選人,分別為不同黨派立委候選人站台助選,使得選情緊繃,最後執政黨以些微席次贏得過半數立委席次,台灣的政黨政治,又向前跨進了一大步。

  不過台灣近幾年的選舉,似乎每逢選舉,省籍對立和國家認同的問題,就會被某些候選人刻意提出來,每選一次,選民就要為族群衝突擔心一次。在宜蘭創辦五福眼科快要五十個年頭的無黨籍眼科醫師陳五福說,他在台灣在野勢力發源地宜蘭行醫的時候發現,從政與行醫,都是要造福社會,政治人物不應該製造社會衝突,讓民眾不安。

  三十六年前,陳五福醫師創辦「慕光盲人重建中心」,將他行醫的收入和一千三百多坪土地捐出來,幫助盲胞復健。以愛心關懷盲胞的陳五福,是宜蘭有名的慈善家,有人說他是「葛瑪蘭的燭光」,有人稱他是「台灣的史懷哲」,因為他關心台灣,景仰行醫濟世,尊重生命的「非洲之父」史懷哲醫生。

  剛過完七十八歲生日的陳五福,積蓄幾乎全都捐給盲胞,生活儉樸,五年來,他因為肝癌動過無數次大小手術,還得仰賴政府的補助,陳五福七十歲開始學吹橫笛,目的在充實退休的生活,他的人生哲學是,生氣只氣到太陽下山,煩惱要煩惱到睡著,一天平安就要心存感謝,對於國家前途十分關心的陳五福說,台灣今天社會上最欠缺的,就是「人和」和「人文的氣息」。

  陳五福過去多次謝絕執政黨徵召,或加盟參選縣長和民意代表,他寧可維持無黨籍身分行醫服務社會,對於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陳五福相信選民會選出有使命感的人選,和李總統交情不錯的陳五福,提到了他所知道的李總統。

  事實上,民國八十四年對於李總統而言,也是招致批評最多的一年,執政黨秘書長許水德說,這是因為大家不瞭解李總統直言無諱,勇於突破現狀的行事風格,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大家看到機會前面的問題就退縮,不知道面對問題掌握機會。

  的確,中華民國目前正面臨挑戰與重生的變局,因此國人更應該要有尊重不同族群和不同文化的胸襟。而企業家對於第三屆立委選舉當中,選民以選票來反台獨,感到相當地欣慰。

  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八日,台灣與澳門通航,海峽兩岸建立一機到底,間接飛往大陸的準直航模式,兩岸的三通,透出曙光,用具體行動建立互信,是兩岸未來努力的重點。

  由於台灣與大陸的經濟依存度越來越高,香港和大陸是台灣最大的市場,學者認為,中國人幫中國人是兩岸的大勢所趨,大陸不應該「以商圍政」,台灣也不必過於擔心兩岸經濟合作會壯大中共,削弱自己。

  兩岸的問題,應該從歷史的眼光來看這個問題,兩岸要不要統一,將來要走向一個什麼樣的型式,應該是水到渠成,應該讓時間慢慢來解決,而不是急在一時,我們現在更應該的是,大家很務實的坐下來,來談如何促成兩岸的合作,比如說農業的合作,經貿的合作,甚至於高科技的合作,回首民國八十四年的國內政局和兩岸關係,雖然波折無數,但是也提供了我們許多寶貴的經驗,和反省成長的契機。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