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昭慈 李宇承 報導 / 台北市
日前被臺北市政府列冊管理的萬華寶斗里「青雲閣」,在8月2號清晨被建商「突襲」違法強拆,這對很多瞭解當地歷史文化的人來說,是非常心痛的事,「青雲閣」從1930年到廢除公娼前都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地標,如今被拆得只剩下一面牆,幾乎灰飛煙滅。難道城市開發一定必須和文化保存,互相衝突嗎?來看我們的分析報導。
八月二號凌晨5點,機具、怪手開進了臺北市萬華區的寶斗里,短短四小時,被列冊管理的「青雲閣」,變成碎石殘瓦。此舉引發市政府震怒,文化局長劉維公,忍不住對地主破口大罵。照片中,記錄著青雲閣的風華歲月,三層樓建築,華麗雕花和強調對稱的巴洛克式外觀,從20世紀初就佇立在萬華寶斗里,見證這裡曾是臺北城最熱鬧繁華的紅燈區。
電影「艋舺」的這一段就是在寶斗里拍攝,呈現燈紅酒綠,眾多尋芳客流連忘返的景象,的確,在80年代之前,這裡只能用不夜城形容。直到80年代,公娼都帶動了相當可觀的繁榮經濟,只是,隨著城市經濟發展的變遷,一直到1997年北市府宣布廢娼前,這裡只剩下10戶左右的公娼館。2001年3月28號的夜晚,歷經百年的公娼制度,宣告正式走入歷史,自此以後,人去樓空的「青雲閣」,開始被遊民和吸毒者占據,甚至發生過多次火警,附近住戶對「青雲閣」的好感,也逐漸消磨殆盡。
相較蓋成豪宅後一坪售價一百萬的龐大利益,頂多一百萬的罰款,根本只是九牛一毛,才讓地主有恃無恐挑戰公權力。但是,文化局強調,這只是地主或建商,單方面的天真想法。但我們想問的是,難道都市開發,非得要用一棟棟四四方方的現代建築物,取代從繁華到滄桑,見證臺灣經濟與文化發展的歷史遺跡,那麼,這座城市留給下一代的故事還剩什麼?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