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昭慈 李宇承 報導 / 台北市
台北市公館有一個山城聚落,名為「蟾蜍山聚落」,2000年時,這裡被劃為台科大校地,39戶房屋原本要拆除,原地交給台科大,但在文史工作者搶救之下,台北市把蟾蜍山列為「文化景觀」,暫時免除拆除危機;然而,台灣許多老建築物,在城市的開發下,都正面臨消失危機。
這部1987年侯孝賢的電影「尼羅河的女兒」,片中的主要拍攝場景,在台北市公館圓環附近的蟾蜍山聚落,這裡也是台北目前僅存的山城聚落。不過,2000年公告的都市計畫,竟然把這座山城聚落一半的土地,變更為台科大的用地,原訂在2013年七月就要將其中39戶眷村全部拆除,空地交給台科大,住在最鄰近馬路的鄭燕阿嬤,今年已經83歲了,未來該何去何從?也希望能夠在這終老的還有往在山坡邊的陳伯伯。
民國43年,擔任空軍的他,隨國民政府來台灣後定居在這,這間屋子的一磚一瓦,都是陳伯伯親手打造。好在,經過當地居民和文史工作者齊心努力,2014年七月底,台北市政府將蟾蜍山,登錄為「文化景觀」,等於暫時解除拆除危機,只是,一旦登錄為「文化景觀」就等於免拆嗎?
如果有一天,充滿城市記憶的老建築,逐漸地被一棟棟高樓大廈,和大多數人打拚一輩子都買不起的豪宅,取而代之,那麼這座城市留給下一代的故事和文化價值,還剩什麼?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