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 至善(一)

蔡嘉恩 張書堯 報導

  台灣和越南相隔兩千多公里,但無私的愛,卻讓兩地緊緊相連。透過鏡頭,華視記者蔡嘉恩、張書堯,要帶大家前進越南中部!這裡,曾是越戰最激烈的戰場,受到美軍化學武器影響,至今仍有高達120萬個孩童一出生就有身心及肢體障礙。六十年過去了,戰爭陰影還來不及抹去,眼前最迫切的問題就是貧童就學困難。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被棄養,成了孤兒,想上學更是奢求。這樣的情況,台灣公益團體「至善基金會」看見了。2001年起,他們在越南展開一連串「醫療救助」和「貧童助學」計畫,希望協助越南貧童,成長茁壯。「真情至善」系列報導,首先帶您來看,台灣愛心認養人與越南孩子如何跨越隔閡、譜出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跨海認養情。

  無情轟炸、猛烈槍聲,半個世紀前的越南,美軍與越共激烈對戰,讓這塊土地飽受戰火摧殘。

  相隔六十年,北緯17度紀念碑上紅色旗幟飄揚。藍黃區隔的賢良橋,這條南北越分界線,還殘留著歷史痕跡,但戰爭陰影,卻在越南中部,留下深刻烙印。

  越往中部走,簡陋房舍,環境惡劣。在這全越南最窮的地區,貧戶比率高達16%,平均月薪最低20元美金,相當台幣600元。多數家庭養不起孩子,許多嬰兒一出生就成了孤兒。幸好,在台灣公益團體至善基金會和愛心認養人的協助下,這些孩子能夠平安長大。三位台灣資深認養人,飛越兩千多公里,展開一趟跨海探視孩子的旅程。

  相隔15年,終於看見想念多年的孩子,陳叡智緊緊擁抱著玉葉,即使沒有血緣關係,卻已經形同母女。翻著成長照片,陳叡智很不捨,當初認養的三歲小女孩,轉眼間,成了十八歲亭亭玉立的少女。緊牽著認養媽媽的手,玉葉迫不及待想帶她看看自己生活的地方。

  深深一吻,眼淚再也止不住,因為下次見面不知道得等多久。玉葉一出生就被母親拋棄,成了孤兒。從小在德山兒家長大,接受認養期間,一直靠寫信聯絡,早就把陳叡智當成親生母親。在台灣的大學教過無數學生,20年來,陳叡智一直是許多學生的老師,如今看到玉葉努力唸書、升上高三,更體會做母親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

  和孩子相見的這一刻,認養人江慶鴻,足足等了14年。2001年,江慶鴻成為認養人,而黃氏小,小小就是第一位認養孩童。三歲時父母離異,母親為了家計,到處兼差太過辛勞,罹患腎臟病。江慶鴻得知,二話不說,決定協助小小的母親就醫治療。

  經年從商,往來兩地的江慶鴻,擔任認養爸爸超過10年了。他不只認養小小,還是越南、雲南及台灣,五個孩子的爸。正因為小時候,他看見父親生活貧困卻樂於助人,這份精神他謹記在心。未婚的他,早就把小小當成親生女兒。

  透過台灣公益團體「至善基金會」及認養人協助,從2013到2014年,就有三千多位越南貧困孩童順利完成學業,甚至有100多人考上大學,展開希望人生。像在越南河靜省的小秋,黎氏秋,也是其中之一。

  就像一家人閒話家常,其實,60歲的馮印龍是小秋的認養爸爸。小秋七歲時,父親生病過世,母親受不了打擊而失智。她和弟妹三人,被送到越南順化的孤兒院德山兒家。原以為這輩子再也不會有父母愛她,但馮印龍的出現,卻改變了她人生,甚至協助她來台灣學中文。

  言談中充滿關愛。2011年,小秋來台灣唸書,就住在馮印龍新北市鶯歌的家中,一家五口,突然多出一個女兒,僅管是認養的孩子,但馮印龍早就將小秋視如己出,甚至為了她學習越文。

  回到越南兩年多,小秋在台商公司擔任翻譯。想起在台灣的日子,總忘不了父親馮印龍及媽媽對她的好,現在的小秋,只有一個小小的願望。

  小秋的苦,馮印龍感同身受。因為從小家庭經濟狀況不穩定,家中有七個兄弟、四個姊妹,想繼續升學只能靠自己。高中畢業後,他選擇半工半讀,唸夜間部,才完成專科學業。僅管一路走來很辛苦,但他始終記得父親說過的一句話。

  現在夫妻倆,透過至善基金會認養的孩子就有五個。未來,他們還想幫助更多的小孩,像小秋一樣,繼續上學唸書,完成夢想。而這一切,沒有別的原因,只有無私的愛。

  不需要回饋,唯有默默付出。這些來自台灣的愛心認養人,或許都跟您我一樣,只是社會上最平凡的小人物。過去,一段段令人鼻酸的困苦人生,沒有挫折擊敗他們,而現在,他們更數十年如一日,贊助越南貧童從未間斷,打破了時空距離,跨越了語言的隔閡,讓這份愛,在越南的土地上,漸漸萌芽。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